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宋悍臣 > 第182章 事同而功异,何也?

第182章 事同而功异,何也?

红的眼睛,在那里检查,他一个没睡。
    “十二郎,可是休息好了?”
    丁哲连忙亲自招呼,对于宋煊越发佩服了。
    那得到王神医的夸耀,那得是什么样的医术啊?
    “不碍事。”
    待到进了门,晏殊与曹利用二人瞧着宋煊脸上一点困意皆无,不得不感慨一句当真是少年人。
    精神头就是好。
    “你师傅是谁啊?”
    曹利用特别好奇,世上还有那种起死回生的手艺,可偏偏没有大名流传出来。
    “老曹,恕俺不能告诉你。”宋煊压低声音道:
    “俺师傅已经成一抔黄土了,他不想被人打扰!”
    曹利用暗道一声可惜。
    他觉得宋煊虽然聪慧,但肯定也没有学到他师傅的三成手艺。
    毕竟医术这种事,只有越练越精通,还有大量病例供他进步。
    像宋煊这样多少年都不动手的,尤其是那活干的糙的不行。
    也就是姓顾的运气好,没有当场死在病床上。
    曹利用拍了拍宋煊的背:“好好考,争取考个解元出来。”
    众人再次候场,巡游的兵丁开始举着牌子。
    其实许多考生都是不怎么注重策论的。
    因为现在主要是靠诗赋取材,只要诗赋做的好,策论不出大问题就行。
    宋煊抬眼望去。
    策论题目: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
    “事同而功异,何也?”
    宋煊发现晏殊出题还挺有自己主意的。
    这四句话的意思分别是:
    一、晋武帝司马炎在平定东吴的过程中,采取了果断的决策,没有过多受到朝臣意见的影响,最终成功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苻坚在前秦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伐东晋,虽然也是独断专行,但最终却遭遇了淝水之战的惨败,前秦也因此走向衰落。
    三、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四、燕哙王将国家大权交给子之,结果导致燕国内乱,国力衰弱。
    宋煊想了想,倒是与晏殊的经历相关,是他会出的题。
    这道题要求考生对比历史上的不同事件,分析领导者决策和用人对事件结果的影响,探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宋煊想了想,自是开始在草稿纸上开篇写出自己的论点。
    此四事,皆以独断与专任为核心。
    然其结果迥异,或成或败,或兴或亡。
    究其根本,非独断与专任之过。
    而在其主用之当否、任之得人也。
    今试论其理,以明治国用人之道。
    像是这种议论文,还是挺容易写的。
    宋煊自是分了四个小标题。
    第一个便是独断之失。
    晋武帝司马炎能够评定东吴,自是派遣了许多谍子前往东吴,探听出国势衰微,以及民心离散,且高层内乱争斗不休,遂果断举兵伐吴,终成一统。
    反观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其所以失败者,在于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更没有派人去仔探查消息,获取战场信息。
    只是觉得自己投鞭断流就一定能成!
    苻坚不顾群臣以及前相的反对和叮嘱,贸然南征,终致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由盛转衰。
    此独断之失也。
    由此可见,独断非不可为,然必以审慎为先。
    若决策合乎时势,独断可成大事;若刚愎自用,独断必致败亡。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
    管仲有旷世奇才,善于治国,齐桓公的信任和支持、齐国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等缺一不可。
    反观子之虽有权谋,有野心但无治国之才,与孙权何异?
    一个是专任之得也,一个是专任之失也。
    由此可见,专任非不可行,然必以得人为要。
    若任人唯贤,专任可致兴盛;若任人唯亲,专任必致败亡。
    第三点便是事同功异之因:晋武与苻坚、齐桓与燕哙,相同的行为,但结果不同,为何?
    私以下三点。
    其一,时势不同。
    晋武伐吴,吴国势衰,民心离散;
    苻坚伐晋,晋国虽弱,然上下同心。
    时势不同,结果自异。
    其二,用人得失。
    齐桓任管仲,管仲乃治国之才;
    燕哙任子之,子之无安邦之能。
    用人得失,成败立判。
    其三,决策审慎。
    晋武伐吴,谋定而后动;
    苻坚伐晋,刚愎而轻敌。
    决策审慎与否,关乎大局。
    宋煊洋洋洒洒,开始第四点也就是再次点题,治国用人之道。
    由是观之,独断与专任,皆可为治国之策,然必以审慎与得人为前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