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改革,不清楚他这个解元,还能不能保持优势?
王曾只是觉得宋煊这个年轻人想法挺多的,而且自身也有才华,希望他能够在科举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
至于连中三元的事,王曾都没觉得宋煊能够达到。
至少等他中了省元后,朝中众人才会猜测。
吕夷简早就通过他堂弟吕乐简得知宋煊来东京的消息。
只是没想到河南府刘烨竟然也能在奏疏当中,提到宋煊的名字。
而且还把出主意的功劳,安在了宋煊的头上。
吕夷简看向曹利用,依照宋煊对西夏的消息如此了解,会不会是曹利用与他暗中接触,听那宋十二说的?
毕竟曹利用前往南京城公干与宋煊相交的事,吕夷简是知道的。
但此时又没有什么证据,吕夷简只是在心中疑惑。
待到散朝之后,赵祯出了门溜达,瞧见了正在站岗的曹渊,遂叫他一起走走。
曹渊受宠若惊,他以为官家要重用自己,赶忙跟上。
曹家岂不是好事成双了?
许是天气寒冷。
如今的御花园也是光秃秃的。
赵祯站定后,表示没有外人,先是问了曹侍中的身体状况。
毕竟告病这种事。
作为皇帝还是要关心一二的。
曹渊刚想回答他爹无碍。
可这不就是成了欺君之罪吗?
他连忙躬身说:
“回官家,家父只是早年间在战场上留下的旧疾,郎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如此。”
赵祯也并没有追究曹渊说谎的事。
毕竟曹利用是为了等宋煊去拜访。
“可是有人去探望曹侍中?”
“回官家的话,是有人去探望的。”
曹渊斟酌的道:
“开封府推官李昭述带着侍御史程戡前去拜访,是为了给我妹说亲,同时来的还有一位故友,恰巧碰到了一起。”
“哦?”
赵祯知道他们二人,眉头微挑:
“我记得程戡成亲了啊!”
“回官家的话,他的两任夫人全都病故,有人建议他娶一个武夫家的女儿,兴许能给改变他克妻的命运,所以。”
“真是岂有此理!”
赵祯闻言很是生气。
他知道武将家的女儿一般都是与武将联姻,没有几个能够嫁给文臣的。
那些文人都看不上武将,可是打仗的又不是他们。
除非武将家出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那些文官才会考虑联姻。
赵祯是没想到堂堂大宋枢密使的女儿,竟然只能嫁给一个比她大上许多,且还是个鳏夫,为了改变命运之人!
如此下去,将来在西北用兵,就算赏赐给武将再多的财富,可是地位上的矮人一等,他们如何肯为大宋拼命?
怨不得对外战事都没怎么赢过。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
目前这种现象他无力改变,瞧着自己母亲的身体,自己想要亲政还不知道要几年呢。
最为重要的大宋的政策上崇文抑武,武将地位低下,那也是在所难免的。
曹渊不敢多说话。
毕竟天子是向着曹家的。
赵祯又若无其事的问道:
“那位故友,也是来提亲的?”
“是。”
曹渊不敢有所隐瞒。
万一自家妹夫通过省试,在殿试当中被官家记住名字,岂不是能有个更好的成绩?
这下子轮到赵祯惊诧了。
因为着实是没想到宋煊去拜访曹利用,是这样的展开。
赵祯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缓了一会道:
“朕听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一个人就去提亲了?”
“回官家的话,这件事我也不清楚,反正是我爹早就与他约定好的,连八字都找景灵宫的道士测过了,十分的相配。”
曹渊一边斟酌的说。
一边尽量避免主动暴露宋煊的名字,除非官家主动询问。
到时候便是名动三京的宋十二,想必官家定然会大吃一惊。
曹渊都准备好了,官家问他宋煊家世的时候说一说。
但是赵祯并没有询问,而是站在那里思考。
宋煊为什么要与曹家结亲?
赵祯又往前走了几步,脑子在思索问题。
曹渊本来都要脱口而出了,未曾想官家不问了,他连忙咽了回去,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一般而言,新科进士都是选择与文官结亲。
但是宋十二向来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度之。
赵祯忽然就想明白了。
既然连曹渊都知晓了,那就说明宋煊他是乐意的。
而曹利用他也是乐意的。
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