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枪毙,我说的是以前,很久以前,至少是解放以前。
那时的客家人没有山,没有地,没有生存的土壤,因为他们是外来人,一无所有的外来人。
为了生存,只好抢,与当地人拼命。
历史上的桃坑人与当地人的矛盾是非常深的,可以说,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
毛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有着深刻的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所以桃坑人在历史上就与茶陵人格格不入。
桃坑人生活在森林中,需要抱团取暖,特别注意家族的力量,只要稍有点实力的家族,就会兴建祠堂。
以前,山里的桃坑乡没有乡政府,也没有村干部,只有祠堂。
祠堂行使政府的职权,家庭内部有矛盾或者遭受外界骚扰,都通过祠堂解决。
管理祠堂的是族长。
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可以说,居住山里的桃坑人就是一个小社会,与茶陵当地人相隔的。
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说话语气自成体系,结果桃坑话就是桃坑话。
它成不了茶陵话。
当然,现在茶陵人与桃坑人历史上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已经成了一家人。
但历史上的印记仍在,见到桃坑人,少数茶陵人仍会说,你是山里牯。
我们则会反击,你是本地牯。
你是本地的公牛!
哈哈,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