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朱元璋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在文渊阁内回荡,充满了欣慰。
“看着你如此出色,咱很是放心。”
朱元璋深知,自己这个儿子已然完全成长起来,无论是治国理政的才能,还是用人识人的眼光,都已具备了一代君主的风范。
对于未来朱标执掌国政,他毫无担忧,坚信未来的大明定会在朱标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开创出更为辉煌的盛世。
正在此时,文渊阁大殿外传来一阵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洪亮而恭敬的声音响起:“臣蒋瓛,求见皇上。”
“进来吧。”
朱元璋随口应道,笑容收敛,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帝王的威严威肃,自声音之中都能让人感受到皇权的威压。
他的和蔼亲切,只会在朱标的面前。
在臣子面前,朱元璋仍然是那个冷酷威严的朱元璋。
应声!
一个身着飞鱼服的身影大步走进殿内。
飞鱼服十分紧凑,透出了一种肃杀之气,此人头戴千户之凭,神色冷峻,正是令大明朝堂百官乃至天下官吏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统领,蒋瓛。
看到此人来到。
朱标原本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威严与冷漠。
看着此人。
朱标眼神中透露出对锦衣卫的不满与厌恶,对于锦衣卫的存在,朱标一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他认为,锦衣卫虽可对百官和天下官吏行使监察之权,但权力不应过度膨胀,否则将会成为一把伤害朝廷根基的利刃。
然而,锦衣卫直接受命于朱元璋,自大明立国,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以来,已有无数人丧命于锦衣卫的先斩后奏之下。
对此,朱标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很多次。
朱标直接谏言,取缔锦衣卫的先斩后奏之权,让锦衣卫地位不那般超然,更不可让锦衣卫如同细作一样,潜入朝堂大臣的府中。
但这一点都被朱元璋给驳回了。
“启奏皇上。”
蒋瓛恭敬的一拜,上身挺直,双手抱拳,看着朱元璋的神色满是敬畏。
“大宁指挥使朱应迎娶妻室,相关消息已全部调查清楚。”
“请皇上过目。”
说着,蒋瓛双手高高呈上一封锦衣卫精心调查的册录。
朱应成婚之时,大宁府衙虽已上报,但锦衣卫凭借其庞大而敏锐的情报网络,事先便已知晓此事,并迅速上奏。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锦衣卫暗中调查沈玉儿的身世背景,他对臣子的婚姻之事向来谨慎,尤其是涉及到重要将领,更要确保万无一失。
“直接挑重点说吧。”
朱元璋神色平静,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于那册录,他似乎并无兴趣亲自翻阅,他更习惯于从下属的汇报中迅速获取关键信息。
蒋瓛立刻躬身,微微低下头,缓缓说道:“回禀皇上,大宁指挥使朱应之妻,籍贯北平府北平城。”
“她乃是沈家沈万三之女,出身商贾之家。”
“不过,虽名义上为沈万三之女,实则在沈家毫无地位,一直以来都在沈家为奴为婢。”
“自朱应随其祖母定居北平府后,便与她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联系。”
蒋瓛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敢有丝毫差错。
朱元璋听到这,脸上露出一抹诧异之色,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禁开口问道:“这沈玉儿是奴婢所生?”
“回禀皇上,这沈玉儿的母亲查无此人。”
“而且,她仿佛是突然出现在沈家的,负责监视沈家的锦衣卫也未能查明沈玉儿母亲的身份。”
蒋瓛依旧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不过,沈家有传言称,这沈玉儿并非沈万三亲生,而是外来寄养的孩子,所以一直以来,沈玉儿都未曾拥有沈家小姐的名分。”
“外来寄托?”
朱元璋眉头紧锁,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透出不满与愤怒,紧紧盯着蒋瓛。
“咱赋予了锦衣卫最大的权力,给予了你们先斩后奏之权。”
“你竟然告知咱查无此人,连沈玉儿的真实来历都不清楚,这就是锦衣卫给咱的调查结果?”朱元璋冷冷道。
话音刚落!
蒋瓛脸色骤变,吓得脸色苍白,急忙双膝跪地,身体微微颤抖,惶恐地说道:“皇上息怒!请给臣一些时间,臣必定竭尽全力查出沈玉儿真正的家世与来历。”
对于蒋瓛而言,他深知自己所处位置的艰难与危险,虽手握重权,但实则如履薄冰,寝食难安。
这个位置注定是孤臣,满朝文武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他的一切权力皆由皇权授予,自从得知前任指挥使的悲惨下场后,蒋瓛更是时刻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落得同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