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说讲政无礼,制度不敬,讲人夺官权,讲纲扰朝纲
台下没人鼓掌,没人喝彩,只等他讲完
而当讲纲对答那一环来临时,站起身来对他提问的,是柳依依
她的第一问就是:
“你说讲政不敬祖制,那请问祖制可否选人?”
“你说讲政乱纲常,那请问旧礼是否真能止世风下滑?”
“你说我们制度背离宗法,那我问你,宗法之中,庶子庶孙是否永世不得出头?”
萧懿被问得说不出话来,现场一片沉默
柳依依再不说第二句,只是提笔,在他讲纲边上写下一行:
【此讲无新章、无应答、无策理,不予通过,三年内不得再试】
那是门人制度开启以来,第一位“讲纲不通过”者
更是陈元放出来的第一个警告——讲政制度,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捧碗分羹
……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江南讲政署汇报名单已抵帝师署
柳依依特意备注了一条:“岭西讲人何青,言理清晰、策案明确,建议提前入阁议室”
陈元看完点头:“可以”
“他是讲政出来的第一位‘策议门人’,该让天下人看看——咱这讲坛,不只是能说,还能用”
当天夜里,帝师署发出新律通告:
【设“讲政策议阁”,由门人优者担任,每季评事三件、修制一章、拟纲一题,入档即生效,由帝师署监修存录】
而这三件事,都是过去属于六部、礼部、甚至中书省的实权事
现在,帝师把它分出,交给门人
帝师门人制度刚立满月,讲纲议事刚过三轮,江州那边就出事了
讲政署接到举报——讲纲司内,有三名副使疑似抄袭旧礼讲义,且其中两人是礼部旧属,入讲政后仍暗中与礼部籍系往来
这不是一般的“讲得不好”,这是明面上打着讲政旗号,干旧部私货
柳依依当场批了字条:三人停职,限三日内上公堂,自辩清白
这话一出,讲坛震动
谁都知道,讲政制度立到现在,第一次动了“制度内的人”以前是挡外面的人,现在是清里面的
而这三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郑琳的副使
郑琳的后台,是郑家江州本地三大旧族之一,曾祖是礼部礼监,再往上追三代,是朝中六卿出身郑家世代讲礼讲规,如今居然有人来讲政当副使,很多人原本就怀疑她是“来搅局的”
更让人牙疼的是,这郑琳讲得还真不差几场讲纲对答下来,论理、立题、讲条都能对得上标准,被评为“优级副使”
谁也没料到,她那份《婚礼仪正纲》,居然被人指出和二十年前中正寺礼条几乎一模一样,只改了些句式换了些名词
这下子,连讲坛外的百姓都炸了:
“讲政不是要自己写规矩吗?”
“怎么又用老礼那一套?”
“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柳依依没让这事发酵,第三日如约在讲政总堂开堂问审,亲自坐主评位
那天上午,讲政总坛挤了个水泄不通讲生、讲人、副使、副讲、讲听,各路全来了
郑琳按规矩自辩,拿出整本《仪礼注释比纲》,声称自己并非抄袭,而是“继承式编制”,即参照古制后重组,再按讲政格式梳理
柳依依没有急着反驳,只问了一句话:“你这份《婚礼仪正纲》,从头到尾哪一条,是你自己独立写出来的?”
郑琳顿了下,说:“章程第七条,关于‘婚礼四期’,是我自加设定”
柳依依翻开那页,一眼看过去,说:“这四期讲的是纳采、问名、纳吉、亲迎,是吧?”
郑琳点头:“是”
柳依依手指点着讲纲,冷声问:“那你说说,为何‘亲迎’后要设‘再宴’?这不是《仪礼》原文,也不是讲政主纲里要求的程序,你这一加,是打破顺序还是补充制度?”
郑琳一怔,答不上来
柳依依接着问:“你说讲政讲创新,那你设了‘再宴’,请问,这礼是什么礼?是家礼?是官礼?是民宴?是公祭?”
“你不能只说你写得新,你得说清楚你讲的这是什么”
“制度,是写给人执行的,不是拿来摆古文漂亮的”
郑琳彻底哑口
全场死寂
柳依依放下讲纲,语气平稳:“讲政从来不反对参考,但你不能套着祖宗的壳,把人唬住了,说这就是讲政的规矩”
“我们不是不要礼,但我们要讲得明白的礼,要能执行的规,要百姓用得上的章”
“你不是没才华,但你没拿出讲政该有的诚意”
“你不缺笔力,你缺的是——胆子大,却不敢扛错”
说完,她提笔在档案册上写下一行:
【抄录嫌疑明确,思维模式依旧,暂撤副使之职,三年内不得再列制度主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