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极品赘婿 > 第四百九十四章 齐州反制

第四百九十四章 齐州反制

    如玉吓了一跳:“不由您来主持?”
    柳依依摇头:“我要讲的,留在最后”
    “前面这些,是给制度立柱”
    “等柱立好了,我再封顶”
    三日后,春议大会正日启坛
    千人讲坛、万人围听,江州府外百里堵车,书院开讲、庙学停课,连江南制司都发告示:全员听春议,课业顺延
    何青身着青灰讲袍,站上讲坛中央,展开讲义,开口第一句:
    “我们今天讲的,不是旧法新编,也不是祖制复刊”
    “我们讲——今天这制度该怎么写,怎么活,怎么用”
    “不是给祖宗看,是给我们自己、给百姓、给明天能上讲坛、坐官府、写律条的年轻人用”
    “今天讲得清,以后少死人;今天讲得乱,往后难管事”
    现场先是寂静,随后掌声如雷
    开纲五题,三十人答议,议完再筛、再修、再归档
    整整一日,日落三轮,议纲共立成十三项,被收入《讲政制度春议档》
    这是有史以来,讲政第一次以公共议事、讲纲辩答、制度修订为一体,形成“开放制政”的新局
    春议未歇
    帝师陈元抵江州那晚,一路未作停留,直入讲政署后堂
    柳依依早已等候
    她将整理完毕的《春议首批议纲》交至陈元手中,说了句:
    “今年起,江州是规矩的发源地”
    “不是谁定谁听,而是所有讲政人一块定”
    “我不想当太上,我只想留下规矩能自己走的轨道”
    陈元看完那份档案,沉默片刻
    他只说一句话:
    “你已经不是主使了”
    “你是这制度的……第一任主理者”
    当天夜里,《讲政春议档》封卷,刻印三百册,分送全国讲政署
    封皮题名——
    【制度元年?春议录】
    正使:柳依依
    监议:陈元
    制年,正式开启
    春议之后,讲政制度声势如日中天,全国各地讲人纷纷奔赴江州求“议名”,讲纲之风席卷半壁江山
    可就在这种全线高涨之势下,齐州却突然递出一纸“制度缓行请命书”
    主签人,不是旁人,正是齐州刺史陶映章——原礼部出身,早年在中正寺挂过职,是太后当年亲点的地方骨干之一
    这份请命书开头说得客气,说“齐州地广人杂、学派复杂、讲纲尚未普及”,但话锋一转,直接甩出一句:
    “讲政制度行事太急,纲未定律已施,人未讲而职先设,恐致地方乱象”
    最狠的,是最后一句:
    “望帝师署允其缓三年施行,仅保备案,不设讲纲不列讲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讲纲讲义不设,那还叫制度吗?
    更别说齐州是“礼学之根”,祖籍大族盘踞,旧学诸派林立,一旦这里抵制,全国讲政体系就等于有了个“空白地带”
    江州这边刚把《春议档》送完,柳依依就收到了这封函
    她没急着回,而是让讲政署调了份“齐州地方讲政三年内备案纪录”,又命制度档案院查调“齐州历年试讲失败记录”
    三日后,两份卷宗放在她案前
    她翻完只说了一句:
    “齐州不是讲政推不下去,是他们根本没真干”
    “讲纲格式都还在用三年前的第一版,试讲场地一年没换,讲义评分记录连主评都没有签字”
    “他们这是摆明了拖制度”
    如玉有些急了:“要不,您上书帝师,让他出面压一压?”
    柳依依却摇头
    “压?讲政制度靠压?”
    “我们这套制度要真靠陈元一句话,那也活不到今天”
    “齐州要不讲理,那我就让他们自己把理讲烂”
    ……
    七日后,一封特殊的“讲政调查书”从江州发往齐州
    这封信并没有贴“帝师署印”,也不是官文,而是一封由“讲政正使署”发起的制度函询,只有一个标题:
    【制度适用民意测查——齐州专卷】
    卷子共三十题,面向齐州各郡百姓、学子、地方吏员、讲人讲助公开发放,所有问卷匿名回收,内容直指三个核心: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讲政制度?
    你愿不愿意有一条不靠宗族、只凭讲得好就能上职的路?
    若讲政制度能让你家子弟不靠门第入仕,你愿不愿参与讲试?
    问卷发出十日,齐州各地回收四千余份
    其中“愿参与讲试者”占六成五,“认可讲纲评议”为公道标准者占七成三,最关键的是,来自“无籍平民”群体的反馈超过三分之一
    这意思太清楚了——民心已动
    陶映章的请命书,还没等帝师署回复,柳依依便直接发出公开信:
    【齐州讲政缓行申请,不予批准】
    【讲政制度设立之初,即以“人人可讲、讲而有考、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