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70章 最后一战

第70章 最后一战

!”
    魏兴言罢打马便往山下走,与关兴一并擒王的念头全然抛诸脑后。
    “天使务必小心行事!”关兴对着魏兴背影遥声呐喊。
    从此地到渭水近三十里,到处都是匈奴觇骑巡视,颇为凶险。
    若想不被发现,必然要弃马潜行。
    可一旦弃马潜行却被匈奴觇骑发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
    俯身马背往山下绝尘而去的魏兴显然听见了关兴喊话,也不回话,也不回头,只给山腰上的二人留下一个摆手的背影。
    “羌王,情势危急,你我不能再等什么时机了。
    “烦请你即刻引兵往郿坞方向去,剩下的事情便交给我吧。”
    关兴站在高地上扶剑而立,望向南方那一团匈奴轻骑。
    “好,你也务必小心。”杨条也不多言,翻身上马后勒马下山。
    …
    …
    五丈塬上。
    木亭之下的刘禅神色微微一动。
    只见岐山山南旷野上,一直与南匈奴隔着二十余里对峙的大汉骑兵已经向东南方向动身。
    “安国这是要做什么?”侍立刘禅身后的赵广显然也望见了动静,忽然发声。
    刘禅随即顺着关兴行进方向望向武功,彼处有一支曹魏的运粮船队:
    “大概安国的斥候也发现了魏寇护粮战卒不多,想要突袭?”
    言罢,刘禅再望向旷野上那一团匈奴骑兵。
    也不知是尚未发现还是怎么,匈奴并未做出回应。
    两刻钟过去。
    大汉骑兵已缓缓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南匈奴未动。
    又两刻钟过去。
    大汉骑兵已东南而行近十里,南匈奴仍然未动。
    最后一直到大汉骑兵与匈奴轻骑再次东西相距二十余里时,匈奴终于动了。
    刘禅也没那么笨,这时也算是察觉到了关键:“看来南匈奴是想以逸待劳,若安国当真去袭扰武功粮船,怕是要被匈奴截杀。”
    “陛下,安国从岐山带出来的似乎不全是战马,好像还有牛?”赵广有些惊讶。
    由于岐山山脚距此三十余里,之前只能看清有两团人在对峙。
    而随着关兴向东南行进,影子却是越发清晰起来。
    刘禅眯着眼睛使劲看,似乎确实有些牲畜的影子不像战马。
    “带牛来…难道安国根本不是想去袭击粮队,而是想以火牛阵冲击魏寇或匈奴?”刘禅眼前一亮。
    战场上但凡出现牛,那必然是火牛阵无疑,不然带牛干甚?
    “火牛阵?”赵广闻之一愣,随即想到父亲给他讲过的田单复国的故事。
    齐国田单暗中收集一千多头牛,牛角绑上利刃,牛尾绑上稻草,牛身披上毯子淋上油脂,而后将牛点燃。
    一千多头武装过的火牛因疼痛而疯狂奔向燕军,横冲直撞。
    身上的火又延烧到燕军帐篷木寨,烧出一片火海,燕军惊恐大乱。
    最后跟在牛群之后的齐国将士杀入营寨,大败燕军。
    “可是安国这牛…未被藏起,匈奴与魏寇难道全不设防?”赵广疑惑问道。
    刘禅也不懂,揣测道:“匈奴或许未曾读过我们汉人的史书?”
    这年代不是谁都有资格读史书的,都是宝贝,各家族都藏着揶着。
    司马懿家一本《汉书》传家,关羽更是抱着一本《春秋》读了大半辈子,足可见史书珍贵。
    赵广顿时恍然,连连颔首:
    “陛下言之有理,是臣太过想当然了。
    “莫说匈奴,便是臣能接触到的《左传》《春秋》,都未记载田单复国故事,这火牛阵还是臣父兄给臣口述的。”
    刘禅闻言轻轻点头。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历史的。
    田单复国出自《史纪》,而《史纪》是禁书。
    昭烈或许私下里给赵云看过部分故事,但绝不可能任其抄录。
    再者,这年头抄书实在不易。
    昭烈崩前,丞相抽空给阿斗抄了一遍字数不算多的申、韩、管子、六韬。
    结果送书的人送到半路弄丢了,也不知是被偷了还是怎么。
    后面又隔了一年多,丞相才又给阿斗送来这几本书。
    字数不多的书尚且如此,更别提《史纪》这样的鸿篇巨著,不积几年之功不可能抄完。
    当然了,除春秋、左传这种努努力还有机会看到的史书外,很多家里出过将军的家族,会在幸运地亲临或听闻到一些战役战略后,将之记录下来。
    或是口口相传,或是简牍抄录,其后一代代积累传承,最终成为家族长盛不衰的不传之秘。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曾任东汉的征西将军,始祖司马卬更是被项羽封为殷王。
    司马懿能在军事上能有这么高成就,与其家族几百年积累的军事知识与经验脱不了关系。
    而如今魏国的豫州刺史贾逵也是能文能武,按史书记载,则是其祖父『口授兵法数万言』。
    如此想来,那刘豹虽然汉化,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