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70章 最后一战

第70章 最后一战

也未必能听闻什么火牛阵的。
    然而想到此处,刘禅不知为何居然莫名有些心情激荡起来。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历史爱好者,他虽只勉强记了些最精彩最为人称道的战略战役战术。
    两千年历史的精华,某些方面大概比得上司马家族几百年传承了吧?
    领军作战的细节他确实不清楚,昭烈也没教。
    但身为天子,能知道些大略、会化用些奇计,难道还不够?
    就比如眼下,虽不知魏军是否真会火攻,但防备总是没错的。
    毕竟若非自己恰巧有那么些历史记忆在,董允、邓芝、宗预岂不是真就一点防备也无?连同军中八九名校尉几十名司马同样没有提出建议。
    想到将防火之事忽略的汉家将军们,又加上赵广刚刚问难道匈奴人不会设防,穿越刚满一月的刘禅有些回过神来。
    他先前过分地以己度人,把所有人都想得过分“博学”,以为所有人都能面面俱到。
    但是在这个各种知识与经验全为极少数人垄断的时代,怎么可能人人都是司马懿?
    一念至此,刘禅心中忽然升起某种奇怪的念头:或许张郃不会来袭,只是自己太过谨慎,毕竟还是保住陇右更重要。
    旋即立刻将这个念头掐死。
    若能把自己败回斜谷,则张郃救援陇山立时畅通无阻。
    黄昏。
    关兴千余骑已至魏军近日所开道路以北十余里,似乎随时要对开路的魏军进行冲击。
    见到大汉千余骑突至,魏人开始组织几千甲士列阵以待,保护今日在彼处开路的人马安营扎寨。
    匈奴骑兵仍隔着二十里左右的距离遥遥相望,没有阻止汉骑去袭击的意思,很有战略定力。
    见此情状,刘禅一时也不知这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的决策,还是那位护匈奴校尉吕昭的决策。
    据降者说,那位护匈奴校尉吕昭并没有与南匈奴待在一起,而是自己带了两千平阳郡卒,随毌丘俭、令狐愚一起护粮开路。
    夜幕降临。
    关兴千余骑在荒野上燃起篝火。
    南匈奴两千余骑同样燃起篝火。
    郿坞开路的魏人就地安营扎寨,毕竟已离开郿坞三十余里,不可能再回去过夜。
    而驻扎在宗预、邓芝西面往东北开路的另一拨魏人,则花了约一个时辰回到营寨。
    大概是所开道路距那座营寨尚近之故,毕竟重新安营扎寨也须一两个时辰,再者,也未必有那么多材料让他们重新再立一寨。
    入夜不久,旷野诸营尽熄灯火。
    刘禅也没有继续观望,而是选择早早入睡。
    想要发动奇袭,最好的时机定然是后半夜与凌晨。
    真要有什么动静,守夜的龙骧郎卫自会把他这天子叫起来。
    …
    …
    一日已过。
    三月廿七。
    凌晨丑时,弦月初升。
    离陈仓城最远,约四五里外的曹军营寨,前夜熬了一宿,白日里才得到休息的曹军士卒突然接到命令,携上自己的甲胄兵器出发,口中衔枚。
    没人知道要往何处。
    没人知道要执行何种任务。
    许多将士夜里如瞎子一般,完全看不见道路。
    军官则将所有人以绳索相牵,每什都插进一个陌生的精壮汉子在前带路,摸黑而走。
    行至散关南面的渭水木桥时,居然有小部分士卒因看不清道路而脚滑落入水中。
    桥梁建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求能走就行,哪可能有扶手护栏。
    不过到了此处,大军已点起了火把而行,只不过十几步才有一支。
    此地距陈仓已二十里,数量如此稀疏的火把,关中又起薄雾,陈仓城几乎不可能望见的。
    “便是望见了也无事。”被亲兵以担架抬着的张郃,对着亲兵统领张玉虚弱发声。
    火光之下,将耳朵附在张郃脑袋边上努力倾听的张玉脸色凄然。
    这将是他追随了大半辈子的将军此生最后一战。
    “赵云望见我大军竟在渭南,岂不惊慌?
    “届时,我倒要看他可还能安守陈仓?!”
    担架上,张郃先是用尽全身气力狰狞出声,而后大口大口喘气,最后虚弱地笑笑。
    “如今我亦围魏救赵,难道他不去救他那位天子?”
    请收藏本站:.d884.icu。手机版:m.d884.ic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