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11章 直取长安?

第111章 直取长安?

    细柳营。
    汉军大帐气氛压抑。
    今日已是五月初四,大军来到此处扎营已满一月。
    虽说营垒日益坚固,可他们是来打长安的,不是来守营垒的。
    连月的固守不战,无所事事,大汉将士连战连胜而大涨的士气,已经衰竭到了一定程度。
    而司马懿据上游竭流断道已有二旬,细柳营的粮食已经见底,高层军官都晓得,这粮食最多还能再撑四五日了。
    普通士卒虽不晓得粮食到底还有多少,但二十天的时间没有得到外来补给,常识告诉他们,大军马上就要断粮了。
    “讨寇将军,司马懿既已中丞相引蛇出洞之策,岂不正是我大军夺他营寨的大好时机,为何还不行动!”
    “丞相大军没到,咱们龟缩,丞相大军到了,咱们还龟缩,到底要龟缩到何时?!”
    “没错,咱们是来打长安的,不是来这守营垒的,这营垒造得再坚固,于取长安何益?!”
    “咱们面临断粮之危,将士们军心动摇,怨气已经很重了,再不与魏寇一战,我大军恐怕要不战自溃了!”
    一众校尉都尉哓哓不休。
    讨寇将军王平坐在上首,神色平静内敛。
    “诸位少安毋躁,丞相跟赵老将军并非不知我大军底细,却仍岿然不动,必然已有定计,只要还有一日粮食,我们便在此坚守一日,无须慌乱。”
    众将面面相觑。
    “讨寇将军,丞相跟赵老将军是不是已把全盘计划跟你说了,让你瞒着我们?”阳群忿然问道。
    众将虽都晓得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道理,但到了此时仍不知计划到底是什么,焦急难免。
    王平一滞,摇头:“没有。”
    众将再是一觑。
    这位讨寇将军不会说谎。
    说没有,那就是真没有。
    “确实没有。”就在众将心中难安之时,一道一听便令众将感到心安的声音,自帐外传入帐中。
    声音未落,一身轻甲的赵老将军掀帘入内,帐中众将当即离席前趋,一一见礼。
    老将军上前将王平扶起,还不及再说些什么,众将就炸开了锅。
    “镇东将军,您终于来了!”
    “镇东将军,是不是马上要有行动了?!”
    “再不行动,将士们军心士气恐怕就全散了!”
    赵云看着一众亢奋的将校,笑着颔首:
    “好了好了,少安毋躁。
    “命营中将士们做好准备,留三千人守寨,分五千精锐,做好渡河作战的准备。”
    “渡河作战?”阳群一滞。
    余将亦然。
    邓铜问:“镇东将军,渡河作战于军不利啊,既然司马懿倾巢而出,依我看,不如先去解决司马懿!”
    阳群想到了什么:“难道说,丞相主力不在渭北,而是准备去袭夺司马懿南寨?我们渡河作战,是阻止长安魏寇往彼处支援?”
    魏军在细柳营正南,隔着渭水也立了一寨,魏将毌丘俭、令狐愚等人聚于其内,人数与细柳营相当,都是七八千人。
    司马懿大军粮草,便是由长安运至毌丘俭处,再由毌丘俭安排人手押运护航送到司马懿大寨,两地也是三十余里。
    若丞相去攻打司马懿营寨,毌丘俭等人或许会往彼处支援。
    王平想到了关键:“镇东将军,我们是要围城打援?”
    赵云抚须摇头,随即胸有成竹地笑笑:“司马懿自以为深沟高垒,立于不败,事实不过是作茧自缚,不必理会,我们直取长安。”
    直取长安?!
    众将俱是猛地一愣。
    …
    天明。
    日升。
    陈圭、州泰、孙礼、王观四人收到司马懿将令,按兵不动,但命将士出营列阵,作势西向。
    将士朝食过后,便拎上了自己的甲兵,带上了一份干粮,跑到寨外空地上列起了阵势。
    两千余骑则在昨日占领的那座台地上四散放马。
    可以看到,蜀骑仍在蜀军营寨北面的台地上虎视眈眈,作势阻止魏军哨骑靠近。
    而令王观、陈圭等人惊疑的是,十里外那座营寨,今日非但没有蜀寇出营樵采取水,甚至早上连炊烟都没有升起。
    似乎是在告诉他们,彼处已是一座空营。
    “蜀寇又在耍什么花招,要不要派人去看看?”陈圭问道。
    王观也疑惑不已:“夜哨不是探到蜀寇自渭南北移吗?
    “难道说那是障眼法,蜀寇真如骠骑将军所料,已不战而走?又或是举军去袭骠骑将军大寨?”
    州泰摇头:“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怎可能不战而走?
    “举军突袭我南寨倒有些可能,但也未可知。
    “毕竟这偃旗息鼓,空营诱敌,乃是蜀寇惯用伎俩了。
    “当年太祖与刘备争汉中,蜀将黄忠与赵云先后来劫我大魏军粮,太祖率军追至赵云大营。
    “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太祖疑其有伏,引兵而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