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这样一种恶取空,认为心中有一个空的相貌出现,你没有先破执,没有先把这个毒去掉,就直接肯定你这一念心是真如。这个时候你要不破戒,又不拨万行——又不破见,你最大的果报是生到无想天去。因为虚空是你所缘的相貌,这个时候你观察虚空,就把色法消失掉了,得到果报是无色界。因为我们今天成佛那个空是一个理性,不是一个相分,是一个道理,是一个真理,是一个离一切相的真理。你现在观到的这个空是一个相状,是你认为一个空的相状,这种相状正是无色界天的果报。
若因见此空故,破戒破见,直堕阿鼻大地狱矣。
如果你依止这个空的相貌,来拨无因果,破戒又破见,那么依止这样的罪业就到阿鼻地狱去了。
所以一切大乘法门,皆令众生,即于现前诸法,强观无实;既知无实,便解如幻;既解如幻,便悟实性;既悟实性,方能从体起用。
——《观心法要》——
所以这个修学次第,你一开始要现前诸法,强观无实。这个强者,勉强自己。勉强自己观察这一切的性质,若我若法,都是我们的名言安立的,这个名言都是遍计执。我们刚开始“慎勿信汝意”,刚开始先不要相信你的思想,简单讲就是这样。你说这个人是怎么样,那个人是怎么样,他又怎么样,你又怎么样,在佛法这都是戏论,不真实。就是你没有看到诸法实相,这是你自己无明的爱憎取舍安立的,所以你要先否定自己的名言。等到你把名言否定以后,你就知道一切法其实就像镜子一样,就是他走过去他走过来,一切法就是一个影像的流动而已。这个时候知道如幻,你就悟入真实性了。悟入真实性就能够从体起用,观察依他起了。
你就能够去分别,哦,他今天会有富贵,过去有布施。你从空性里面又落到有相的境界开始分别。但是你这个时候的分别是如理地分别,这个人他会庄严,他有修忍辱,庄严从忍辱中来,富贵从布施中来。你在安立诸法的差别的时候,不带有你个人的思想,不带有个人思想,完全随顺因缘。他会对他怎么样,这一定有因缘,你完全没有自己的这个“我”在里面,没有,因为那个我被你拿掉了,被你洗掉了。就是说,你一开始先把自我的名言全部洗掉,然后从空性里面再出来,再来分别诸法相。这个时候的分别诸法相,都是随顺诸法实相,没有你自己的名言在里面,没有你自己的毒素在里面,都没有。
所以它为什么要先破遍计执,悟入圆成实性,然后圆成实性里面再见到依他起性?三性的次第是这样子安排的。你一开始就观圆成实性,你就肯定自我,这个时候你取到的真如正是遍计执。所以,蕅益大师的意思,一定要先学唯识再学天台。因为天台的法药都是肯定你自己,都是肯定的。我们一个有执著的人一肯定自己,刚好把这个自我变得很大,这个药变成毒药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相信有一个圆成实,但是下手一定先破执,这道次第是这样子的。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三十八页,补充讲表,怎么样?“皆当察知,知唯是心”。就是我们心住在所缘境的时候,“皆当察知”,察知什么呢?知道“知唯是心”,这一切都是我心中的名言分别。就是我们的思想要改造一下。我们心中对诸法的认识,这个是好人、这个是坏人,这个是善、这个是恶,这个是有漏、这是无漏,这是冤家、这是亲属,我们会做很多很多的分别,当然一个生死凡夫也难免。但是当我们要从凡位要入圣境,这个时候就必须把这样的戏论完全都洗掉。
你告诉自己其实这个都是我自己安立的,外面的境界它自己不能够生起这样的性质。那为什么会有性质呢?是“知唯是心”,其实就是我自己安立。我自己安立了性质来伤害我自己,我自己也安立了一些性质来帮助我自己。就是“自心取自心”,自己安立了境界来恐怖自己,也自己安立境界来帮助自己,这些都是自己的心所变现。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取着一个空的体性。这个“恶”就是空是错误的,叫恶,邪恶。因为佛法讲空是安立在一切法无自性,而不是真的有一个空的相貌,那这个是遍计执。佛法讲空,这个空是一个理论。一个理论,不是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一个虚空,其实这样子正是遍计执,一个有所得,是不是?佛法讲空是说,它是我们的因缘所生,唯识所现,它是因缘所生的,所以它本性是空,是悟到这样的道理。但是这个地方的“空”,是我们取着有一个空的相貌来依止,而这个空的相貌正是遍计执。在这个空当中,我们会以为没有因果,就很容易起邪见。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这个修止观都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刚开始在静中修都是独头意识。不过它历缘对境的时候,当然有些信息也是前五识接收到的,但是主要在修观都是第六意识。不过这个第六意识修观它是否定自己的,整个唯识学它刚开始是破执,让自己心中先存在一个没有名言的状态。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名言,跟禅定又不是相同。禅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