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字条之上,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八个浸透了他所有决心与恐惧的字:
“风雨将至,速备龙舟。”
他看着那尾锦鲤将鱼食吞入腹中,而后才将其重新放回了鱼缸。他知道,自己这一步踏出,便再也没有了回头的可能。等待他的或许是荣华富贵,但更大的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做完这一切,便重新坐回了书案之后,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那场即将要将整个天下都彻底点燃的风暴的降临。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一名燕王府的采买仆役便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张信的府上。他并没有直接求见张信,只是对门房的管家说,世子妃近来偶感不适,心情烦闷,听闻张同知府上新得了一批上等的苏州锦鲤,姿态优美,颜色喜人,特命他前来为世子妃挑选几尾,以解烦忧。
半个时辰之后,那名仆役便提着一个装满了清水与锦鲤的木桶,从张信的府上心满意足地走了出来。没有人注意到,在那数尾五彩斑斓的锦鲤之中,有一尾通体赤红如火、头顶带着一点独特墨色印记的锦鲤。
当那尾特殊的锦鲤被悄无声息地送入燕王府最深处那间终年被檀香与烛火所笼罩的朴素静室之中;当那张浸透了张信所有决心与恐惧的字条被姚广孝那只干枯的、如同鹰爪般的手从鱼腹之中取出,并缓缓地在那张古朴的书案之上展开之时。
那间伪装成“病房”的寝殿之内,那个躺在床榻之上本该是“气息奄奄,口不能言”的燕王朱棣猛地从那堆充满了药味与酸腐气息的厚重锦被之中坐了起来。
他那张本是“蜡黄”的脸上,所有的痴傻与颓唐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双本是“浑浊”的鹰隼般的眸子里,闪过了一丝冰冷的、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终将到来的绝对的平静。
他缓缓地走下床榻,来到铜镜之前,看着镜中那个被他自己亲手折辱了数月之久的狼狈的、疯癫的自己。
他沉默了许久,许久。而后,才缓缓地对着一旁那个早已在此等候多时、手中正端着一盆清水的姚广孝,用一种不带丝毫感情的、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平静地说道:
“先生,备水,更衣。”
“本王,该,上路了。”
静室之内,姚广孝看着那张字条,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淡淡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王爷,”他对着空气轻声却又无比清晰地说道。
“鱼,上钩了。”
“是时候,准备咱们的鸿门宴了。”
自那承载着帝国最高意志与冰冷杀机的锦帆铁盒,被钦差袁泰如同一尊不可触碰的神祇般供入北平都指挥使司衙门的那一刻起,一张无形的、由猜忌与贪婪交织而成的死亡巨网,便已然在这座雄城的上空,悄然张开。然而,这张网的猎手们,那些自以为胜券在握的金陵来客,却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眼中那头本该是困于愁城、坐以待毙的北方猛虎,竟早已通过那条在清澈池水中悠然游弋的赤尾锦鲤,洞悉了他们所有的杀机与部署。收到那份仅有八个字、却字字都浸透着鲜血与决绝的密报之后,燕王府那扇沉重的朱红色大门,便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频率,开始上演一幕幕充满了悲怆与混乱的、足以让任何一个铁石心肠之人都为之动容的末日景象。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瘟疫,在一夜之间,便传遍了北平城内所有安插着朝廷眼线的角落——燕王殿下,在听闻朝廷将派遣重臣前来“抚慰”并“申斥”其监管不力之罪后,竟是惊惧攻心,急怒之下口喷鲜血,那本就因“疯病”而显得摇摇欲坠的病体,终于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已然是气息奄奄,口不能言,眼看就要步他那位在烈火中化为灰烬的十二弟的后尘了。一时间,整座燕王府之内,哭声震天,那股由浓郁汤药味、刺鼻劣质炭火烟熏味、以及一种久病之人身上特有的酸腐之气混合而成的颓败气息,几乎要从那高大的院墙之内满溢出来,将整条长街都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悲戚之中。王府的下人们一个个面如死灰,六神无主,在庭院之中奔走哭嚎,仿佛天塌地陷,末日降临;而世子朱高炽,这位素来以仁厚沉稳著称的王府继承人,此刻更是将一个因即将痛失严父而方寸大乱、却又不得不强撑着为家族处理后事的孝子形象,扮演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他亲自出面,脸上挂着尚未干涸的泪痕,声音哽咽得几乎不成调,派出了王府之中最德高望重的长史,带着他亲笔所写的、言辞卑微恳切的“泣血之书”,前往都指挥使司衙门,去“哭请”张昺与谢贵两位代表着朝廷天威的钦差大人,务必速速移步王府,来见他父王最后一面。信中更是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