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是一场诉诸于刀剑与意志的内部整合,而是一场诉诸于智谋与远见的战略推演,是这头即将要挣脱所有枷锁的北方猛虎,在向整个世界亮出它最锋利的爪牙之前,对自己即将要踏出的第一步,所进行的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精神淬火。静室之内,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设,只有一张由整块千年沉香木打磨而成的古朴书案,两只由干枯蒲草编成的团垫,和墙上一幅巨大的、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大明九边军镇舆图》。那幅舆图,早已被它的主人,变成了一张经天纬地、包罗万象的巨大棋盘。那上面不仅有详尽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更被无数种颜色各异的细小丝线与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朱砂标记,标注得密密麻麻,纵横交错。
燕王朱棣,此刻已然褪去了那身在昨夜亲手斩下两位朝廷命官头颅时所穿着的、早已被滚烫鲜血浸透的黑色亲王朝服,只换上了一身最为寻常不过的素黑劲装。他没有像一个胜利者那般高坐于主位,而是独自一人,负手而立,静静地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之前,他那双鹰隼般的眸子,正死死地钉在舆图之上,那目光,锐利得,仿佛能将那坚韧的、由上等蜀锦织就的图卷,都从中剖开。而在他的身旁,那个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僧袍,身材瘦削、面容枯槁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则如同磐石般静静盘坐在那张古朴的舆图之前,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睁眼,仿佛早已预料到朱棣的到来。
“先生,”朱棣的声音,早已褪去了白日里所有的疯癫与哀求,恢复了那种属于百战王者的、冰冷而又充满了压迫感的力量,他那鹰隼般的目光,缓缓地从舆图之上扫过,“张昺、谢贵二人虽已授首,然其党羽遍布城中,更有数千京营精锐驻扎城外大营,若我等不能在金陵朝廷反应过来之前,以雷霆之势,将这北平周围所有的钉子尽数拔除,则我等,终将被困死于此,不日便会重蹈湘王之覆辙。”
他的话音刚落,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两位军中宿将,张玉与朱能,便从静室的阴影之中,大步流星地走了出来。他们一身厚重的、在烛火下反射着森然乌光的“百炼破甲”重铠,将他们那本就高大的身躯衬托得如同天神下凡,他们走到朱棣的面前,单膝跪地,声音宏亮如钟,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王爷!”脾气最为火爆的朱能率先开口,他一拳重重地锤在自己的胸甲之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眼中,早已燃烧起熊熊的、嗜血的战意,“区区几个卫所,何足挂齿!末将请命,愿亲率府中三千死士,即刻出征!我军兵甲之利,十倍于敌;士气之盛,百倍于敌!更兼有高阳王殿下那日夜不息锻造出的‘百炼破甲刀’,其锋锐足以开山裂石!末将自信,三日之内,必能将那怀来、密云二城拿下,将那守将宋忠的首级,提来见您!”
他身旁的张玉,虽未言语,但他那双深邃的、仿佛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轮回的眸子里,也同样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对战争的绝对渴望。在他们这些将生命都奉献给了沙场的职业军人看来,战争,便是一道最简单的算术题,兵力、士气、装备,这三者相加,所得出的结果便是胜利。
然而,就在此时,那个始终如同磐石般静坐的姚广孝,却缓缓地,睁开了他那双亮若寒星的眸子。他没有立刻反驳,只是用他那沙哑的、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平静地说道:“二位将军之勇,贫僧素来敬佩。然,匹夫之勇,只可争一时之胜负;而王者之师,所谋者,乃是万世之基业。”
他缓缓地,从蒲团之上站起,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之前,他伸出那只干枯的、如同鹰爪般的手,并非指向地图之上那些代表着兵力与城池的标记,而是在那些标记之间,那看似空无一物的广阔留白之上缓缓地划过。
“王爷,二位将军,”他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却又充满了洞悉事物本质的绝对自信,“我等兴兵,名在‘靖难’,而非‘叛乱’。强攻城池,必致生灵涂炭,与我等檄文中所言‘为民除害’之大义相悖,此为失义,乃取败之道一。且南军虽弱,然其众数倍于我,若我等陷入逐城攻坚的血腥泥潭,旷日持久,则金陵城里那位好侄儿,必将调动天下之兵马,以泰山压卵之势,将我军,活活耗死于此,此为失智,乃取败之道二。故而,贫僧以为,我等此战,当如良医治病,而非屠夫宰羊。当先以‘奇兵’为针,刺其周身要穴,断其四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