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民国:不做土匪的流氓不是好军阀 > 第186章 张素珍

第186章 张素珍

    听唐枭问是怎么回事,王大龙深吸了口烟,说:“这事儿一会儿再说!兄弟,我都听说了,也知道你们去杀了王大炮……”
    对于他能知道这些,唐枭并不奇怪,毕竟宾县是他们曾经的老巢,熟脉子很多。
    王大龙把声音压低了:“你们动手那晚,桌上还有个胖子,知道是谁吗?”
    “谁?”唐枭记得是有这么个人,而且还坐在主位。
    “驻扎宾县守备小队的队长!”
    唐枭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王大龙继续说:“你们拍拍屁股走了,宾县可乱了套,好多人都被抓了进去,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来。”
    一旁的赵木也吃了一惊。
    王大龙说的‘守备小队’,上级叫‘满铁守备队’,对于这些赵木有过一些了解,说是十三年前,日本与清政府签过一个条约,拿到了东北十六地的通商权以及行军铁路权。
    就是在这份条约的一系列特权里,有条重要条款:日本可以在这些地方的铁路上设置‘守备兵’,每公里不超过15人。日本之后在东北的驻军,就来自这个‘法律依据’,渐渐也不再遵守什么‘每公里不超过15人’了。
    很多大道理赵木不懂,可这么个狗屁条约,对于磨刀霍霍的日本来说,真好比在中国的土地上生生撕开个大口子。
    此时听说那晚坐在主位的胖子,竟然还是个队长,不由咬了咬后槽牙,叫了声好!
    很遗憾,两个人那晚太兴奋了,忘了是谁打死的了。
    唐枭同样叫好,也在琢磨是他和赵木谁打死的,可真记不起来了。
    “我二哥怎么样?”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活蹦乱跳,啥事儿没有!”王大龙笑呵呵摆了摆手,“宾县保险队有我们的哨子,他们上山前我们就已经撤了。”
    “现场那些尸体呢?”
    “那是我们绑的几个肉票,其中有个小子是巴彦的地主少爷,其他都是他家里的马夫和下人,来不及带走了。”
    赵木松了口气,绺子里没人伤亡就好,看来老曹、老董和马大胆儿他们都没事儿。
    王大龙站累了,招呼几个人都坐下。
    大伙纷纷坐在了地上,张素贞没坐,也没走远,解下马鞍上的水袋喂起了马。
    王大龙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得知宾县保险队换了队长,而且还是王汉的亲弟弟后,就开始想退路了。
    按照绺子的规矩,是不能动山寨周边的百姓以及富户的,所以这些年来,他们和宾县保险队关系始终不错。
    而他们的打劫对象,几乎都是行脚商人,或者巴彦县以及更远的几座县城。
    现在的问题是,二龙山就守着宾县,保险队换了主人,卧榻之旁岂能再容他人鼾睡?
    他们也不想走,可实力不允许,刚刚成为方圆百里最大的绺子,就要弃寨逃走,实在是憋屈。
    王大龙哥俩不是没想过刺杀王大炮,连续两次去宾县,可全都失了手。如果选择硬扛,很可能被保险队灭了,此时哪怕要招兵买马扩展实力,也来不及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离开了二龙山,一路辗转,一路打劫抢掠,眼瞅着快到吉林县了。
    冰天雪地,路上冻死病死了七个人,剩下八十余号人无依无靠,枪虽说几乎人手一支,可子弹没剩几发了,再这么下去的话,只能进长春城要饭去了。
    还没等想好去哪儿,就遭遇了摩天岭一伙绺子黑吃黑。
    这伙绺子也是够穷的了,拢共也没有几支枪,还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套筒。一场厮杀下来,王大龙他们一个人都没损失,就把这伙绺子灭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同摩天岭的寨子也霸占了下来。
    吃了实力不足的亏,兄弟俩一边扩大山寨规模,一边大力发展队伍,马不停蹄地归拢起附近各个小绺子,队伍很快就扩到了二百余人,并且给队伍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仁义军!
    春节前,兄弟们来长春城采购年货,王大龙鬼使神差进了玉春堂,就遇到了张素珍。
    那时她是玉春堂的头牌,花名翠喜儿。
    张素珍是奉天辽阳县人,生在贫寒之家,童年因父母关爱尚有温暖,算难得幸福时光。六岁时,母亲患重病,那时医疗落后,普通家庭面对重症无力回天,母亲离世后,她与父亲相依,生活清苦却安稳。
    十六岁那年,被一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哄骗,说长春城如何繁华,遍地都是黄金。
    张素珍不忍再见父亲日夜劳作,尽管长春有些遥远,还是心动不已。
    不料回家说完以后,父亲坚决反对,甚至放出狠话,若她敢走就打断她的腿。
    张素珍是个叛逆的性格,越是反对,越是憧憬。
    于是几天后,她悄悄离开了家,与卖货郎跑到了长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得一份安稳,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还不等琢磨做什么挣钱,就被卖货郎无情地卖进了玉堂春,陷入了一个比贫困更加绝望的境地。
    刚到玉堂春时,张素珍使尽浑身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