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躬身答道:"回陛下,长公子半个时辰前就已回宫,此刻正在书房。"
嬴政眉头微挑:"这么早?"他放下朱笔,指尖轻轻敲击案几,"去,把扶苏叫来。"
"诺。"赵高倒退着退出大殿。
不多时,扶苏疾步而来。他仍穿着去蓝田时的那身素色深衣,衣摆上还沾着些许尘土。进殿后立即端正行礼:"儿臣拜见父王。"
嬴政打量着儿子:"起来吧。听说你今日去蓝田,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
"是。"扶苏直起身,双手恭敬地交叠在身前,"方少师说今日的课程就到此为止。"
"哦?"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味,"他都教了你什么?"
扶苏深吸一口气,将今日在蓝田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回禀父王,方少师的教学确实与宫中太傅们大不相同。"他双手捧着那卷蓝田户籍册,声音清晰而沉稳,"儿臣抵达时,少师并未立即讲授经义,而是先问了两个问题。"
嬴政目光微动,示意他继续。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帝国才算强大?"扶苏微微低头,"儿臣答以'协和万邦'之论,少师却说不对。"少年公子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他说真正的强大在于'持续进步',而进步要靠靠一种叫'科技'的学问以及思想的进步。"
"科技?"嬴政眉头微蹙。
"正是。少师解释说,这是将天地万物之理化为实用之技的学问。"扶苏的语调渐渐变得生动,"他给儿臣看了两种犁的图样,说现在的曲辕犁能让粮食多收三成;又展示了一个精巧的齿轮,说是改良水钟所用"
嬴政突然打断:"他就给你看这些工匠之物?"
扶苏连忙解释:"少师说,正是这些改进让农人知道何时播种,让军队知道何时出击。还说"他犹豫了一下,"说工坊里在试验新的炼铁法,成功后大秦的刀剑会更锋利,农具更耐用。"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嬴政深邃的眼眸中。君王沉默片刻,又问:"第二个问题呢?"
"少师问:维持帝国强大的根本是什么?"扶苏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儿臣答以'礼制法度',少师却说"他声音渐低,"说根本在于百姓能否吃饱穿暖。"
嬴政的手指突然在案几上叩响,扶苏立即噤声。但出乎意料的是,君王并未发怒,反而示意他继续。
"少师用茶水在案上画了波浪,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扶苏谨慎地选择着措辞,"他说当年商鞅变法顺应了百姓意愿,如今六国归一是因天下人渴望太平。还让儿臣看了这卷蓝田户籍册,说每个名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说到这里,扶苏突然跪下:"父王,儿臣愚钝,不知少师所言是否是否"
"是否大逆不道?"嬴政冷笑一声,却伸手扶起儿子。
扶苏点头。
良久,嬴政突然问道:"你觉得方铭说得对吗?"
扶苏浑身一僵,显然没料到父王会有此问。他思索良久,终于坦诚道:"儿臣儿臣不知。但少师让看的犁具图样,确实比《考工记》所载精巧许多;那卷户籍册上的人名,也也让人心生触动。"
嬴政听完扶苏的详细叙述,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突然,他嘴角微扬,竟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有意思。"嬴政轻轻叩击着案几,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扶苏,你可知你这位少师的来历?"
扶苏恭敬地摇头:"儿臣只知少师精通百工,善于发明创造。"
嬴政站起身,玄色龙袍在烛光下泛着暗纹:"方铭此人,乃是鬼谷一脉近百年来唯一收录的文道弟子。"他踱步到殿中央,"淳于越他们教你的,是治国的'礼';而方铭要教你的,是治国的'术'。&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