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4月20日,藕塘的晨曦才刚刚照亮大地,程明远在这儿仅仅停留了一天。战事频仍,他的行程总是这般匆忙,心中装着的是抗日大业,是万千受苦的百姓。
谁也没想到,肥西的刘家余,程明远的大妹婿竟寻了过来。他家住肥西五十里小庙马厂郢住家,一大家子人都已穷困潦倒。这一路,他不顾危险,跋山涉水,就盼着能找到程明远寻个法子。
见到程明远,大妹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边哭边诉:“家里的田都当掉了,小牛也卖掉了,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啊……”那模样,仿佛将这许久以来的苦难都凝聚在了这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之中。
程明远看着眼前可怜的妹婿,心中满是不忍,赶忙将他扶起。无奈地说道:“我看你讲共★★的官和国民党不一样,我一个月就只有3块钱,剃头洗澡的零用钱。”说着,他缓缓从上衣兜里掏出两块洋钱递过去。这些钱,对他而言也同样珍贵,但此刻妹婿的困境让他无法坐视不管。
递过钱后,程明远接着说道:“你拿这钱去合肥北三十头把你嫂子方毓芬接来,再想法子解决家里的难处。”程明远明白,自己虽投身革命,一心抗日,但家人的艰难处境也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然而,在国难当头之际,他能做的,也唯有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家人一丝微薄的帮助,然后继续踏上那充满艰辛的抗日征程,期望能早日为国家和家人换来真正的安宁。
等到方毓芬来到藕塘,程明远已出发。方毓芬被张志一,江北纵队十五团二营的政委安排在窝子李李童新臣,陆守鹏家亲戚家,刚睡下不久,有人敲门,原来是张志一。他带来一位女新四军战士,他小声告诉方毓芬,她丈夫桂蓬舟是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在无为赵明山战斗牺牲。这是他的妻子小张,今晚跟你挤一下。你安慰安慰她,明天我派人送她到司令部。
1940年3月,阴霾笼罩着皖东大地。日军的狂轰滥炸,无情地摧毁了中共合肥驻地,紧接着,定远县城乡——中共定远县委的所在地也宣告失守,整个皖东大部分地区落入国军手中。局势急转直下,抗日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有力地打退国民党掀起的反攻高潮,坚定地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建立共★★领导下的自己的政权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5月,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迅速做出重要决策,抽调中共定远县委民运部长严佑民。严佑民来自山西,是一位有着坚定革命信念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他肩负重任,带领一众干部来到合肥广兴集一带,在这里,他们要开辟出一片抗日的新天地。
很快,中共合肥县委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合六区抗日民主政府也宣告诞生。周佐臣,这位深孚众望的民主人士出任区长,程明远则担任副区大队长,同样身为民主人士的王在宏任区大队长。然而,实际情况中,来自合六区的严佑民深知程明远的能力与担当,决定让程明远全面主持工作。
程明远临危受命,面对这片百废待兴且危机四伏的区域,他深感责任重大。但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深知,在这艰难的逆境中,自己必须带领大家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抗日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日军和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展开顽强斗争,为皖东地区的百姓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为抗日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1940年6月9日,滁县窝子李的一户人家中,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程明远的长子程广济,小龙,呱呱坠地。这本该是阖家欢庆的时刻,然而,程明远却在藕塘,与周佐臣、王在宏一同为合六区抗日民主政府的事务忙得不可开交,连抽时间去看望妻儿都成了奢望。
此时,方毓芬独自在屋子里坐月子。当地土匪泛滥,局势动荡不安,方家小姥忧心忡忡,生怕方毓芬和孩子遭遇不测。无奈之下,他们托邻居习有余——这位与童新臣家沾亲带故的人,给藕塘的程明远带信,希望他能尽快回来。
习有余历经辗转,终于找到了程明远,将方家的担忧和期盼传达给他。程明远听后,心中满是愧疚与无奈,他思索片刻,让西雨带话回去:“初七不回,初八定回来。”可实际上,当时新四军和国军在古城集正处于剑拔弩张的态势,双方都在积极准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程明远深知合六区抗日民主政府此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各项事务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容不得丝毫懈怠。但他也明白,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正急切地盼望着他。在国家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