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萧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磐国章和十年,冬。
漠北的草原上,一个放羊的少年捡到了一块残破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沈”字,边缘已经磨损,但依旧能看出精致的花纹。
少年拿着玉佩跑回家,对正在缝补衣裳的母亲说:“娘,你看我捡到了什么?”
母亲接过玉佩,看到那个“沈”字,忽然愣住了。她想起十年前那个桃花纷飞的午后,一个穿着相府服饰的女子站在城楼上,轻声说:“这天下,该换一种活法了。”
“娘,你怎么了?”少年拉了拉母亲的衣角。
母亲回过神,把玉佩小心翼翼地戴在少年脖子上,轻声说:“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个故人。”
她抬头望向南方,那里的洛阳城已经换了新的主人,但桃花依旧年年盛开。她知道,有些东西会消失,有些东西会改变,但总有一些东西,会永远流传下去。
就像这玉佩上的“沈”字,就像那些为了天下太平而牺牲的人,就像这个新生的磐国。
风雪过后,草原上的阳光格外明亮。少年戴着玉佩,赶着羊群向远处走去,他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清脆而嘹亮。那是属于新时代的声音,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国子监里,一群学子正在诵读《磐国律》。教书先生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诸位同学,”先生放下手中的书卷,“今日我们不讲律法,来讲讲我们磐国的来历。”
学子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坐直了身体。
先生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城,缓缓说道:“十五年前,我们的先帝萧策公,在雁门关外率领残部突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漠北建立了磐国。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那为什么先帝要建立磐国呢?”一个名叫李明的学子问道。
先生转过身,目光温和而坚定:“因为他知道,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百姓的天下。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能得到天下。”
李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生,那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先生笑了:“努力读书,将来为磐国效力,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这就是对先帝最好的回报。”
学子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窗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仿佛预示着磐国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