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为后厨的记忆力感到担忧,生怕他忘了做某几个人的饭,或者记错了个别人的要求。
周老师原想让大家吃炒菜,但见大家早就饿的开始点餐了,也就不再勉强。询问完陈老师想吃什么之后,两人便随大流,一人点了一份大碗牛肉拉面。
等餐间隙,周老师跟老板闲聊起来。
老板说老家是兰州的,他主要做农民工的生意。现在是淡季,饭馆生意一般,等8-10月,农民工来石河采摘棉花和辣椒了,他的生意就忙起来了。
老板很淳朴,皮肤黝黑,头发半白,脸上的皱纹很深,颇像一位善良的农家老大哥。
“我们点了那么多饭,还有各种要香菜、不要辣椒的,后厨能记得住吗?”看周老师和老板聊得热乎,我忍不住把心底的疑惑说出来。
“哈哈,放心吧,我儿子虽然没上过几年学,比不得你们这些大学生,但是记忆力还是很好的。”老板很自信,提到儿子的时候,他两眼放光。
“出餐啦!”后厨老板的儿子大喊一声,老板便一屁股从凳子上跳起来,直奔取餐台。
老板端个大托盘,里面平放着满满5大碗牛肉面,缓缓地向座位走来。他的手力道很大,一只手举着托盘,竟丝毫不慌,我不免暗暗赞叹。
一趟、两趟、三趟……不到20分钟,十几碗饭便陆续上桌了。各人瞧一下面前的餐食,品尝一口,感觉味道不错,便大快朵颐起来。
我点的是大碗拉面。这穷乡僻壤的,对口感其实不抱太大希望。结果面进到嘴里,汤下肚,竟然发现超出预期。
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太饿的缘故,我并没有把“面好吃”当成事实。直到大家纷纷开口称赞,周老师和陈老师也忍不住夸奖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的感觉并没有错。一面为能在穷乡僻壤,吃到这样的美味而赞叹,一面为老板被埋没在这人眼稀少的村落,而感到遗憾。
“你家面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咋不去市里发展呢?”周老师好奇地问。
“咳,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我爱人身体不好,经不起折腾,在村里我跟儿子也方便照顾……”老板苦涩地笑着说。
听此,周老师不再多问。
等大家都吃饱喝足,便一个个起身出了面馆。临走结账时,周老师将150元放到桌上,并补上一句:“不用找了!”
“那哪行!才135元!”老板追着周老师来到饭馆门口,但周老师头也不回,急匆匆地跟上大部队去了。
依原路返回学校后,我们便各自散去。有的人去网吧逍遥快活,有的人回宿舍休息,有的人却开始认真构思周老师布置的作业。
截止到下个周末,总共有8位同学交了作业,一人写了诗歌(就是前面朗诵的那位,他将之前朗诵的诗歌做了润色,便交差了);一人交了摄影作品,并配了简短的文字说明(小组长李明哲);另外6人交了文章,其中也包括我。
大家都细致地描写或定格了桃花与春天的景象,有人还联想起了小时候,唯独我把桃花和春天当成了背景,而着重写了拉面馆老板的故事。
8位同学的作品都如愿登上了校报文艺副刊。而令我意外的是,周老师竟然为我的文章撰写了200多字的序言。这让我得意了好一阵子,也在记者团当中赢得了不少好感。
借由这两次团建,我认识了编辑部两个女孩,且对她们印象深刻。
其中一个是文学艺术学院播音系的徐灵(跟我同一届)。徐灵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尤其是脑袋显得很大;但脸蛋白净,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唐代审美,尤其是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满是澄澈与无暇,惹人无限爱恋。笑起来也很可爱,禁不住让人心都融化了。
这样的女生是我的理想型,但交流过几次之后,发现不可能——主要是对方对我无感。
因为分属不同的部门——她属于校报编辑部,我属于校报记者团,因此我们接触的机会不多,工作上偶有交际,便彼此互加了qq。校园里偶尔碰到,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彼此都很克制。
毕业后,她到石河电视台做了一年少儿栏目的编辑。因为喜欢小孩子,便有了当幼师的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经过多半年努力,顺利考取幼师证。第二年就回老家沙湾县,在一所公立幼儿园当了一名幼师。
我并不为她放弃大好的电视台前途而感到遗憾,反而觉得她当幼师,再妥帖不过。
生活无忧,加上爱吃零食,且不爱运动,毕业后2年不到,她整个人就比大学时胖了一圈,身材也显得臃肿了。为此,我颇感惋惜。不过,我倒宁愿在心里保留她最初的印象——白净的脸庞、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是童话里走出来的美丽姑娘……
另一个女孩是政法学院的师姐-黄雯静(比我大一届)。她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尤其是一口既漂亮又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