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带来的聚众效应十分明显,在外面找一个吃吃喝喝的场地,和亲朋好友一起观赏,跟在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又赶上这样燥热的夏夜,奥运配烧烤、啤酒,对不少爱酒人士来说,简直绝配!
这条街饭馆不少,一旦有一家吃到了烧烤的甜头,其他几家便会迅速跟进。随着烧烤店变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也便多起来。因此,除了谢超的这家烧烤店,周围几家原本只做白天生意的饭馆,晚上也摇身一变,成了烧烤店。
随着夜的逼近,烧烤店开始热闹起来。工作一天的人们,这时候也都到了下班放松的时间。不到8点钟,谢超的烧烤店,座位便陆续被蜂拥而至的顾客填满。
大家多是为聚会和散心而来——当然,也有专为奥运会开幕式而来,但光占座位不点餐,多少有点不地道,所以多少都会点上一些烤串。对他们来说,看奥运开幕式是主要的,吃烤串反而成了陪衬。当然,这样的人算少数,更多还是为了吃而来。觥筹交错间,大家谈笑风生,彼此交心,有人诉说生活的不快,有人畅谈工作的压抑,有人高谈理想抱负,有人追思过往的遗憾……
“吃烧烤+喝啤酒”成了一种可以放松心情,沟通情感的好方式,而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在每个城市的角落都在不断上演着。烧烤店既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美食享受,同时也提供一种不可多得的情绪宣泄场所。
8点一刻,夜终于完全黑下来,街道的灯光全部点亮,同时户外摊位的大灯也照得四周通亮,仿佛白昼。每家烧烤店的顾客都不少,熙熙攘攘,仿佛过节一般,好不热闹。个别在户外支个碳炉的摊位,也“顶风作案”,毫无顾忌地将碳烟任意排放。碳烟在落地扇的吹拂下,漫无目的地向四处飘散,顿时给整条街都蒙上了一层雾蒙蒙的纱窗。
摊位上人后,我也忙碌起来。我们几人分工明确:明明主要任务是烤串;王磊负责点餐和上烤串,谢超作为老板,主要负责收款及后勤工作,偶尔打打杂,比如从冷柜里取烤串、搬啤酒、收拾啤酒瓶等;而我的定位主要是负责上啤酒和收拾桌子。忙不过来的时候,谢超也会和明明一起烤,或者和明明对换一下角色分工。
随着电视上播放倒计时,奥运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这时候,吃烤串的人群也变得异常热闹。随着节目依次上演,尤其是水墨画卷、万人击缶等极具创意和视觉震撼的表演,屏幕前的人群不禁一阵惊叹与自豪,并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当刘欢唱起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时候,人群里也开始轻声合唱。
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无疑是时任领导,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无数烟花绽放夜空,从永定门到天安门,再到鸟巢,二十多个大脚印状烟花异常震撼,仿佛一个巨人踩着天空前进。在谢超的烧烤店上空,也能听见头顶烟花此起彼伏的绽放声。
北京主城区已经禁放烟花好几年了,奥运期间却特例大开。北京主城区放烟花,虽有违北京城市空气治理的理念,但奥运这样难得的盛会,偶尔违背一下又何妨。奥运会期间,能在主城区看到久违的绚烂烟花,对很多北京市民来说,那种心情,仅用激动是不足以形容的。就像一个盼了许久肉食而不得,终于能吃上一次大鱼大肉,那种饕餮、贪婪、愉悦与满足,非亲身经历的人,怕是很难体会的。
烧烤摊的各项工作,一开始还有条不紊。可随着人来人往,走一波来一波,有加菜、有续酒、有结账,有吵吵闹闹、有酒瓶不小心碎一地等各种状况百出,我们四个人便有点应接不暇了。常常是这个活还没干完,另一个活便排上了队;这个刚开个头,便要紧急停下,去优先处理另一个。手忙脚乱的,别说屁股沾座位了,脚步都很难停下。虽然不比徒步,但我估摸着一晚上少说也得走3-5万步。当时若有微信朋友圈步数排名,每天拿第一名,恐怕轻轻松松。
开幕式刚开始还能安安静静看上10分钟,到后来只能断断续续看3-5分钟,甚至半分钟了,因为总有活等着你来做。加上是第一天,我总要表现的勤快一些,以向谢超证明自己“价超所值”。
一忙活起来,时间也过得飞快,等电视上看到压轴出场的李宁如空中飞人般,在高空威亚的辅助下,手擎火炬,沿着徐徐展开的中国画轴向前奔跑,最后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时候,开幕式便进入整场的高潮时刻。此时,我一看时间,已是凌晨12点多了。
这时,喝酒吃串的人也到了最后的欢腾时刻。等开幕式结束,大家亢奋的心情才逐渐归于平静,加上夜已深,酒足串饱的部分人已经准备离席归家了。这时,摊位上已经没有9-10点钟那会忙了,四个人终于可以轮流休息。我一坐下来,才意识到自己的腿脚已经酸疼到麻木了。
熬到凌晨1点钟,座位上的顾客减半,只剩才4-5桌需要照看,而我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