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陈教授的手热情地说:“陈兄今日所讲,振聋发聩啊!“
在校长办公室的茶叙中,陈教授终于有机会取出那套教材。蔡先生接过翻阅,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越看越激动,突然拍案而起:“此书如暗夜秉烛,照见华夏理科教育之新途!陈兄,没想到你在教学之余,还能编出如此佳作!“
陈教授连忙摆手:“蔡公误会了,这并非拙作。实乃我门下学生白浩所编。“
“白浩?“蔡先生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可是写《讨张勋檄文》的那个白浩?“
“正是。“陈教授笑道:“这孩子不仅文笔犀利,在理科教育上更是独具慧眼......“
蔡先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再次翻开教材,一边看一边赞叹:“妙!此教材深入浅出,最难得的是知识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他的手指停在物理实验章节:“这些实验设计得如此巧妙,用最简单的材料就能演示科学原理,太适合在基层学堂推广了!“
当天下午,一封加急电报就从北大发往关中大学。蔡先生亲自拟就电文,询问秦浩是否愿意将这套教材交由教育部审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电报送到时,秦浩不在学校,是鹿兆鹏一路疾走传递。
陈教授回到西安时,将之前带去北京的那套教材送给了秦浩,扉页赫然是蔡先生亲笔做序。
“吾常叹中国理科教育之落后,今得此编,如获至宝。愿此书能为华夏播撒科学之种,育创新之苗,则民族复兴可期矣!“
鹿兆鹏在一旁眼热不已。
“浩哥儿,有蔡先生为你的教材做序,这回你是彻底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