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611所。
测试跑道上,编号2101的黄色蒙皮歼20试验机开始滑行,在两台俄制al31f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升空。
杨维总师看着2101号试验机在中绕圈飞行,思考着歼20的未来。
4年前,2001号首架原型机首飞。
按照预估,明年左右歼20会首批定型,量产服役。
但服役又一个问题:发动机。
为歼20设计的涡扇15“峨眉”发动机现在看来持续难产,倒不是技术上难度有多大,而是指标在提高。
现在歼20原型机使用的还是al31f,虽然有涡扇10可用但还不够成熟。
涡扇10是个曲折的产物,最开始华国获得了阿美f110发动机和核心机设计,然后觉得只要给他套个壳子和外涵道,就把al31f的外壳套上去就好了。
结果涡扇10原型机简直是个灾难,能往外喷零件的那种。
“放心,如果是有人驾驶的话那我不行,但无人肯定能保证。”
新远的地面指挥中心发现歼8f在26000米时的状态还不错,sc09感知机体的传感器认为还能继续加速,于是地面干脆放手,让sc09在预定空域飞极限。
王寻一脸自信:“我去除了大部分结构,关键的管道油路全部进行加强,26000米,2.8马赫坚持15分钟绝对没问题,只是机体内温度比较高。”
新远的工程师换上两台xw-9后,又将歼8f的机身和连接处贴上手工切割适配的隔热瓦,以提高极限飞行速度。
反正就是为了测试xw-9,这架歼8f废了就废了,都没花钱买,空军送的。
别说,虽然歼8f的发动机是两台涡喷13,按理说安装不了推力10吨以上的涡扇发动机,但偏偏xw-9体积是真的小刚好能塞得下。
此时歼8f已经飞到了23000米,而两台发动机才刚刚开加力呢!
燃料除了进入燃烧室,也直接喷入发动机尾部的喷口,雾化燃料遇到高温燃气立即混合燃烧,推力急剧增加。
蓉城空军雷达站,值班员看到82101号试验机高度从2.3万米跳到了28000米,速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加到了2.93马赫!
高空高速,那自然就是老当益壮的八爷了,军方于是就从蓉城军区调了一架歼8f过去。
试飞产生的激波声整个蓉城都听得到,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制造动静的是一架30岁的八爷。
加力推力139kn,也就是13.9吨已经与al31f平级了,不过与正在改进的涡扇10c、145kn的推力还是有差距,单看这一点倒没有引进xw-9的必要。
sr71黑鸟侦察机都没有这么快啊!
而且xw-9涵道比很小,也完全能塞进歼20的机体里。
如果对歼20适当进行修改,装备两台xw-9发动机,做一些高空高速优化,是不是可以发展出一个截击/侦察型号呢?
别以为现代空战速度和高度就不重要了,以隐身战机的优势,再搭配这样的高度和速度,将会对同代飞机产生巨大优势。
在发动机的加持下,不擅长低空机动的歼8f也能做出各种花样机动,蓉城军区的雷达站是看着它近乎40度的角度向上疯狂爬升的。
歼8f飞到b级基地改装的时候,杨维也得到了消息拿到了xw-9的参数,然后就非常惊讶。
地面,航发部门的负责人不太确定地看着王寻:
“多高?”
“你们用歼8f改造的这玩意真能飞到2.8马赫?别给我摔了,这儿可是城市郊区,两台xw-9也不便宜呢。”
几天后,腊八,2016年1月17日。
这架机龄29年的老爷机速度瞬间突破了2.5马赫,化作雷达上的一个高亮小点,在屏幕上快速移动。
歼8f最高飞行速度才2.2马赫,最大升限2.2万米,是典型的双二二,二代机。
不过明年量产型号就必须用涡扇10a或者其他改进型了,四代机还买al31f属实有点那啥。
后来改啊改,涡扇10a总算稳定了些用在了歼11系列上,不过还是不敢给歼20用,这个飞机摔了就太难受了,还是等等吧。
但xw-9又很特殊,它是为高空高速设计的,发动机工况可以支持在33000米高空以3.4倍音速正常工作!
3.3三米,3.4倍音速!也就是双三三指标!
“43度吧,要是载人也不是不行,但肯定得穿上航天服接空调,不然得热死。”
在获得了sc09后新远还方便进行各种飞行测试了,不用试飞员冒着生命危险去飞极限,大不了损失几片x32035而已,而且还可以拆掉飞行员的维生系统减重。
两个主起落架接触地面,滑行了七八百米后机头缓慢下压,然后摩擦力的不均匀导致飞机直接偏转冲入草坪,早就因高温产生裂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