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55 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懂?

155 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懂?

皇帝的帝师。
    为了这个目标,他需要不惜代价,超额完成今年的春秋两次钱粮征收。
    吴县,望亭镇。
    李郁在大批护卫的簇拥下,远远观望征粮现场。
    镇子口,
    南边是官府征粮处,北边是维格堂征粮处。
    都搭建起了帐篷,架势十足。
    衙役敲着锣,吆喝着:“诸位父老乡亲,交漕粮喽。”
    一个老汉瞅了半天,犹豫不绝。
    咋感觉,李逵和李鬼同时来了。
    “官爷,两边都可以交粮吗?”
    “对,自由选择。”
    “今年取消了纳户。直接交给官府?”
    “对喽,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大老爷体恤你们。”
    老汉点点头,皱纹里展开的是欣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百姓自然能少被盘剥。
    起码,能省下个斤白米吧。
    再多了,不敢想。
    在大清朝,做人要知足。不知足的,容易被雷劈。
    ……
    上百号百姓,畏缩的瞧着。
    到底交南边,还是北边呢?谁也不敢出头,怕当出头鸟,被宰。
    衙役恶狠狠的骂道:
    “快点,踏马的,征粮队赶时间。一个时辰,没交的就等着交双份吧。”
    “拿沙漏来。”
    倒计时,压力就给到了百姓们。
    这时,本镇士绅钱老爷,搂着第五房小妾潘赛云,迈着方步来了。
    百姓们连忙围过来:
    “钱老爷,您老见多识广,给拿个主意。”
    “这不废话嘛,瞧瞧哪边的斛小,就交哪边嘛。”
    百姓们恍然大悟,赶紧跑去看斛,
    这一看,不得了。
    南边的斛,贴着官字,很大!北边的斛,没贴,小了两圈。
    再看人,
    南边的清一色穿官衣,红光满面,一看就很正规。
    北边的穿的乱七八糟,一看就是临时工。
    ……
    一个青年咬着牙,把独轮车推到了北边,低头哈腰道:
    “望亭镇,下等户张狗剩家,交皇粮。”
    一个书办模样的,翻了下鱼鳞册,和蔼说道:
    “400斤,这边上斛吧。”
    独轮车上,
    麻袋卸下,解开绳子,倒入斛中。
    轻轻摇晃后,又拿尺子刮了一层,每一个斛的容量是200斤。
    张狗剩紧张的看着白米,淌入斛中。
    心都到了嗓子眼,生怕书吏来一句:“不够。”
    400斤,他在家反复称了四遍。
    秤杆只高不低,绝不敢差错了。
    书办走了过来,开口如闻仙乐:“400斤,齐了。”
    又拿尺,把表面多的一层刮到麻袋里。
    掂量了一下,扔给他。
    “多了5斤,拿回去吃吧。”
    “官爷,真够了?”
    “够了,给他开官票。”
    啪,加盖了大红印章的官票,张狗剩小心的叠好,放入怀里。
    ……
    后面的人,一哄而上。
    童叟无欺啊,赶紧交。咱老百姓能碰上的实惠可不多。
    半个时辰,就大体收齐了望亭镇的560户漕粮。
    然而,还是有人喜欢不走寻常路,
    一户憨厚老实人,赵老四,去了南边的征粮处。
    “他爹,我们这不是吃亏了吗?”
    “你不懂,咱大清的事,你得找正规的地方办。”
    “为啥?”
    “因为我们表面吃亏,实际赚了。”
    赵老四佝偻着背,头也不回的把独轮车推到了南边,
    “官爷,望亭赵老四,交皇粮。”
    喝茶吹水,闲的无聊的差役,齐刷刷的转过头,盯着赵老四。
    领头的一人吐掉瓜子壳:“弟兄们,来生意了,伺候着。”
    一群人推开赵老四,
    抽出刀子割破麻袋,往斛里倒米,一边倒,一边洒,十分慷慨。
    “他爹,地上洒的也是咱的米。”
    “嘘,小声点。”
    赵老四,依旧弯着腰,微笑着。
    车上空荡荡,空麻袋被扔在了地上。
    领头的差役喊了一声:“踢死牛,该你了。”
    “好嘞。”
    一个高壮汉子,从躺椅上站了起来。
    他的右脚穿着一双厚牛皮靴子,前头还包着铁,一股悍匪气质弥漫开来。
    “闪开。”
    助跑5米后,轰,一脚踢在了斛上。
    原本和斛口平齐的米面,塌下去了好多。
    差役翻开鱼鳞册,说道:
    “赵老四,你家5口人,8亩地,本该交590斤。四舍五入,交600斤吧。”
    “你今天才交了410斤,不够。”
    “四舍五入就是还差200斤白米,速速回家搬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