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

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

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参考意见呢?
    洪武二年,又想迁都凤阳,还派人修建皇宫。
    朱元璋苦思片刻依然不得要领,就说道:
    “你给咱具体讲讲,这发展潜力都指的哪些方面?”
    “京畿所在地,能承载多少人口。”
    “但对于大明这样国土辽阔的大国来说,这四种区域的功能划分就比较明显了……”
    “你的想法与常人不同,咱想听听你的建议。”
    朱元璋看着半话的陈景恪,心中不禁一动。
    孕育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实在没有不选它的理由。
    洛阳在经济和交通上占据绝对优势,但长安在安全上占据绝对优势。
    那不是找刺激吗?
    北平就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又看了看朱雄英,这小子运气是真好。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雄英三人,此时都在关心朱标的身体情况,并没有想到这些。
    他本来就有这方面的顾虑,现在又听到陈景恪的分析,就彻底放弃了北平。
    洪武十一年,派人考察长安、洛阳、北平等地。
    “实地考察关中详情,为迁都做准备?”
    朱雄英半懂不懂,他倒是明白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了。
    马皇后继续说道:“汉唐时期,陕北还有大片的森林草原,适宜居住。”
    陈景恪再说道:“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重新修建一座都城,代价太大了。”
    朱棣将京畿放在这里,一来是因为这里是他的老巢,二来也没别的选择了。
    关键是关中交通不便,所有的漕运压力,几乎都压在了广通渠上。
    “经济中心的话语权本来就重,若再将政治中心放在这里。”
    “且长江在守护应天的同时,也会束缚住人心。”
    “如果不能,就是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大大的难题。”
    后来朱允炆以及他身边的大臣的操作,证明了迁都北方的正确性。
    朱元璋也说道:“是啊,医术方面咱只相信你。有伱在标儿身边,咱才能放心。”
    朱元璋说道:“有几个选择各有优劣,咱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咱最中意三个地方,长安、洛阳和北平,你觉得哪里最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对于大明来说,政治中心绝对不能和经济中心放在一起。”
    “资源区域就是提供某些资源,比如粮食生产、金银铁矿……”
    “唐朝时期虽然陕北开始荒漠化,但当时气候温暖降雨充足,尚能生活。”
    如此一来,朱雄英至少可以提前十年,掌握国家大权。
    将都城放在这里,前期投入实在太大了。
    “少了陕北的长安,承载能力比唐朝时期更加脆弱。”
    “所以陛下就要考虑,新的都城能不能承载百年后的百万人口。”
    他自然知道京师迁往北方的必要性,也知道前世朱棣这么做了。
    “军事区域和经济区域受限于环境、资源区域受限于物藏,此三者人力很难强行干涉。”
    “对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来说,其危害太致命了。”
    别的不说,八百里关中平原,潼关天险。
    “如果发展潜力不足,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就会制约京畿的发展。”
    他是读过史书的,尤其是认识陈景恪之后,更是酷爱读史书。
    但朱元璋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他想将首都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
    可这是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汉隋唐辉煌帝国的气运之地。
    未经明清两朝经营,此时这里还是半蛮荒之地。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陛下,迁都乃国之大事,岂是我能置喙的。”
    “景恪继续说,后面呢。”
    朱雄英就没有想那么多了,此时他就只有一双耳朵,专心的倾听。
    朱元璋恍然大悟,忍不住说道:“长安在唐朝时期就曾容纳百万人口,现在定然也没问题的。”
    就算不退位,也会让朱雄英监国。
    满三百月票加一更(四千字),无上限。
    请大家多多支持。
    谢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