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宫权、替旁人请封、特意提及皇嗣,既是不动声色地拉拢人心,更是暗暗提醒他,如今后宫皇嗣兴旺,皆赖她打理有功;而那看似无意的“委屈皇嗣”与“补偿”之说,更隐晦地将她格格夭折之事摆上台面,仿佛在说这是因他而起,她需要一份补偿;至于默许佟佳一族再送女子入宫,更是暗里流露她自知大限将至的隐情。
想来也是,表妹的身子究竟如何,她自己最是明了。种种举动既是为她自己筹谋,更是为佟佳一族长远计。她分明是想效仿前两位皇后,为家族下一任入宫的佟佳格格提前铺路,更意在向他点明,册立后位一事,也契合佟佳一族的利益。
而她执意闭宫修养,恐怕也存着逼迫之意,若是他不应允册后之事,她怕是要闭宫至死都不肯出来了。
康熙暗自轻喟,表妹终究还是难舍那份执念。可念及她的心意,他又不得不沉下心来,仔细权衡此时册立皇后背后的利弊纠葛与朝堂影响。
未时刚过,皇贵妃便差人呈上一份替他人请封的奏折。除此之外,连那象征着后宫实权的印玺与令牌,也一并送到了御前。康熙凝视着案上这些物件,默然沉思了许久。
翌日,七月初五,景仁宫忽然传出闭宫的消息。次日,七月初六,康熙一道晋位圣旨传遍后宫,晋章佳氏、觉禅氏、戴佳氏三人为嫔位,晋兆佳氏与纳喇氏为贵人。
永和宫内,董佳佳刚陪着戴佳氏与纳喇氏接了圣旨,走完册封的全套流程,三人相视一笑,眉宇间都透着股释然。虽然此次册封也不算诏封,也没封号,但也同储秀宫赫舍里妃一样,是正经的嫔位,有齐全的镀金银册。
董佳佳望着身侧的戴佳氏,心中涌起一阵实实在在的暖意,那是一种亲手改写他人命运的踏实感。她清楚记得,按着原有的轨迹,戴佳氏要捱到胤佑长成才能挣得一个嫔位,如今却早早得封,等于彻底改写了人生轨迹。
戴佳氏原来的命运也不难理解,毕竟胤佑身有残疾,戴佳氏早已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不是。若戴佳氏仍留在荣妃宫中或是别处,多半只能循着老路蹉跎下去。
可自从她将戴佳氏挪到永和宫,一切便不同了。宫里人都看在眼里,戴佳氏母子在她这儿过得是真真切切的舒心日子,否则张氏也不会一次次请求她,希望能迁到永和宫来。
戴佳氏与兆佳氏的晋位变动,并未在格兰珠心中掀起半分涟漪。她依旧是那副心宽无忧的模样,眼里只装着衣食温饱的寻常乐事。永和宫上下依旧是一派和睦融融的光景,董佳佳索性拉着格兰珠,特意为这两人热热闹闹摆了场庆贺宴,永和宫里的笑语声添了几分格外的暖意。
不过两日光阴,转瞬便至七月初八。前番晋位的热议尚未平息,乾清宫却再度传出晋位圣旨。这道迟来的旨意刚传出,霎时间便震动了整个前朝后宫,引得宫闱内外人心涌动。
时间回七月初七这日,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康熙听完景仁宫暗线的回禀,眉头微蹙。皇贵妃自听闻那几道晋封旨意后,竟枯坐殿中一夜未眠,直到天光大亮时身子难支,咳了血才肯躺下歇息。
他何尝不知,表妹一直盼着他那道立后圣旨,可见她这般丝毫不顾惜身子,用性命要挟他的做法,感到恼怒又无可奈何。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明黄册后圣旨上,那明晃晃的颜色映着殿内的沉寂,康熙沉默片刻,终是下定了决心,册立皇贵妃为后,了却她的夙愿。
次日天刚破晓,乾清宫的旨意便随着晨光一同传开,皇贵妃被诏立为后。消息入耳,宫中众人无不惊愕,安嫔更是按捺不住,脸上满是气急败坏的神色,摔坏了一套茶具。后宫之中唯有董佳佳,心底清楚皇贵妃只剩几日的光景,面对这迟来的册后旨意,满心只剩难以言说的悲哀与怅然。
景仁宫内,皇贵妃身着常服接过圣旨,转身对着乾清宫的方向郑重行过大礼谢恩。待梁九功一行人退去,新晋的皇后将圣旨缓缓摊开,指尖轻轻摩挲着这来之不易的册封文书。
一字一句映入眼帘,明明已实现多年夙愿的佟佳氏,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更无半分释然与解脱,只余一片心如止水的平静,眼神迷离地看着圣旨上的字迹。
佟佳氏入主中宫的消息传遍六宫后,众人纷纷收敛了暗地里的势力,更派人四处打探皇后何时会正式召见众人。一时间,宫里人人自危,行事都添了几分小心谨慎。然而皇后那边始终未有回应,只传下话来,待迁居坤宁宫,等诸事安排妥当,才会恢复往日的请安旧制。
次日,景仁宫却突然传出皇后昏迷不醒的消息。后宫瞬间被一股诡异的动荡与沉寂笼罩,昔日那句皇上克妻的传言,也在此刻卷土重来。
与景仁宫外的动荡喧嚣截然不同,宫内却是一片沉寂。康熙闻讯后早已匆匆赶至,望着床榻上气息微弱却面容祥和宁静的皇后,他心头一紧,忙不迭吩咐太医上前诊治。待诊脉完毕,太医躬身回禀:“皇上,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