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桌摆上来,屋里侍候的嬷嬷嫌弃绍桢没眼色,这会儿还不走,轻声在她身旁提醒:“贵人走吧。”
绍桢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可不是她和太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便低着头转身要走。
嬷嬷更加皱起眉。连退礼都不知道!
太子回过头看了两眼,太妃会意,顿了顿才喊住她:“张家丫头,你也留下来一道用了。”
绍桢有些迟疑,若是让她侍膳呢?
太子笑道:“老娘娘爱护你,还不谢恩?”
绍桢只得回去。
太妃知情知趣,也不会公然打孙儿的脸,笑呵呵地让她坐下一道用。
老太妃牙口不好,晚膳主食是软烂好克化的各样细粥,还有各色精致小菜作配。热天的傍晚喝粥也应时节。
用了膳,太子还是在太妃跟前说笑作陪,只不提回去的事,太妃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瞥了眼绍桢,索性好人做到底,唤了宫人来,出屋更衣。
屋里侍候的宫人也跟着老娘娘退了出去。
绍桢看了眼玻璃窗外的宫人们,正想问他怀孕的事,太子便一把将她拉了过来。
她疑虑地开口:“我……”
太子轻轻嘘了一声,手放在她小腹上碰了碰:“给你用了点药,不伤身的。昨日不肯理我,我也忘了叮嘱你。”
他从袖中取了个荷包出来,塞在她手里:“宫里没处使银票,里面是些金锭,你拿着赏人用。自己当心点,机灵些,学规矩便好生学,别和教习犟,吃了苦头,也不能立刻传进我耳中。”
绍桢一时鼻子有些发酸:“……幸姐回来了吧?你好好照顾她,别让她看见宋氏,省得在她跟前乱说话。”
“我知道,”他一口答应下来,“我将她放在端本宫照顾,保管她只认你一个。”
还想说些什么,太妃的脚步声却由远及近,只得按下。
太妃进屋来,笑着催孙儿回去:“天色也晚了,快回端本宫去吧,你媳妇和孩子们肯定在等你呢。”
明着撵人了,总不好再留,太子起身应是。
太妃笑着叮嘱:“虽说已有了身孕,到底还没过门,得按规矩来。新婚之前不能见面,今日之后,我就不让你见她了。不然,皇上也要怪我太轻纵了年轻人。”
太子答应着行礼,转身离开。
太妃嘴角的笑意淡了一些,吩咐身边的宫人:“去叫四个教习过来。”边说边坐在了炕上,有些严肃地对绍桢道:“你跪下。”
绍桢一怔,膝盖缓缓弯了下去。
“你也太不知尊卑了些,”太妃淡然而威严道,“不过是个尚未受封的妃妾,太子贪新鲜,纵然偏疼你,你却丝毫不懂退让之德。连太子妃在这里也要侍膳,你怎么敢安然坐在席上?”
绍桢闭了闭眼,低声道:“小女知错。”
太妃眉心皱得更深:“既然已经做了皇家的人,怎么还能用闺阁女的自称?”
“老娘娘,教习来了。”
宫人领着四个嬷嬷撩开帘子进屋。
太妃欲言又止,终摆了摆手,径直对那四个嬷嬷道:“我将这丫头交给你们了。好生调教,过些时候,我得看到个规规矩矩的宫妃。”
四人都应是。
太妃阖上眼睛:“去吧。我也乏了。有什么事,及时过来禀报。”
绍桢跟着宫人退出,绕过宫殿往后,穿过一扇红墙院门,被带进一所一进的院子,三间正房,左右都是两间厢房,天井里设了石桌石椅,种着几棵桂花树。
宫人轻声细语地给她介绍:“贵人往后便暂住这里。服侍贵人的有八个小宫女儿和四个小太监,还有两位嬷嬷,”指着从太妃屋里跟过来的两人,“这是王嬷嬷、孙嬷嬷,这是胡嬷嬷、李嬷嬷。”
王嬷嬷穿着湖绿色绫衫,姜黄色焦布比甲,头上插了根赤金菊花簪子,长得白胖,眼睛有点小。孙嬷嬷穿着靓蓝色绫衫,官绿色比甲,头上带着两朵南珠珠花,颧骨生得很高,倒三角眼,看着非常严肃。胡嬷嬷和李嬷嬷则穿着一样的鹦鹉绿绫衫、青缎背心,站在王、孙两人之后。
四人和院子里的小宫人们一起行礼。
绍桢客气地请她们起来,统一给了赏钱:“往后便劳烦诸位。”
宫人也得了个金锭,笑了笑嘱咐道:“一会儿天也黑了,贵人从外头进宫,想必累坏了,洗漱了早些安置吧。我走了。”
绍桢客气地将她送出去,到了院门处,宫人请她留步,转身去了。
方才行礼的两个太监已经守在了院门口,跟过来的王嬷嬷道:“贵人可是要大喜了。老娘娘吩咐过,这些日子便不教您出去逛,省得撞见太子爷,不吉利。”
绍桢点点头:“我知道了。”
王嬷嬷便请她进正房:“……热水都已备好。贵人泡一泡,正好解解乏。”
这也没什么好拒绝的,身上的汗干了又湿,早都不自在。
净房设在正屋里,四个小宫人在里头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