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48章 张愧夺粮殒命,马超换质之约

第348章 张愧夺粮殒命,马超换质之约

    南郑城北,大安!
    张卫、张愧兄弟奉命镇守大安镇。
    斯邑虽小,实乃阳平关通南郑之咽喉要冲。
    此地虽无两山夹峙,但古道繁杂,极宜设伏。
    张卫登陴而望,但见阳平关方向尘烟蔽日,鼓号震天,痛心曹军破关南下。
    想到曹操虎豹骑纵横中原,破袁绍、擒吕布,其势如摧枯拉朽,以为此番南郑必遭泰山压顶之危,城中军民皆心中惴惴。
    好在早有诸葛亮面授机宜:
    “大安镇者,南郑之门户也。当依险阻为营,据溪流为堑,布鹿角于西北路,设烽燧于高冈,贼至则两狭兵出,贼退则虚张疑兵。”
    而后乃授城防布置图。
    途中如何运兵,如何设伏,如何断水,如何阻道,事无巨细,写的清清楚楚。
    自从诸葛亮毁袍弃术后,张卫等对其心悦诚服,深信不疑,素服仙君智计。
    遂率部依计行事,斩木为栅,累石为垒,深沟高垒,昼夜巡警。
    曹军自得阳平关后,数次突袭大安镇,来势猛烈。
    张卫按辔自若,待敌近寨,忽令弓弩齐发,矢下如雨;
    又使伏兵从两翼突出,焚其攻具。
    使曹军大乱,死者相枕藉,乃退。
    其后曹操亲提中军,连番攻打,或用冲车,或施火攻,张卫皆依诸葛亮所授之法,随机应变。
    军卒闻卧龙仙君所授守城之策,无不奋勇用命,竭力而守。
    致曹军攻伐数次,终不能越雷池一步。
    这也成了张氏兄弟一辈子值得骄傲的话题。
    张愧尝谓其兄道:“仙君虽无仙术,亦有仙人之谋也,使吾辈得成金汤之固!”
    张卫看着束手无策的曹军,也感慨叹道:“我等本非名将。非仙君安成之计,断无退曹操大军之计啊!”
    众将亦深以为然。
    算起来,至此曹军已经数月没有攻城了。
    曹军大营驻扎三十里外,偃旗息鼓,寂若深林。
    不知在酝酿着什么何等诡谋。
    而此时,斥候探报:“二位将军,曹军粮草辎重,自斜谷道迤逦而来!”
    张卫神色遽凛,乃取诸葛亮所嘱文缄观之,书中乃言:
    “若知曹军粮草辎重既至,必由斜谷经行,当出兵北大路,伏兵佯动。
    逼其改途,迟滞行速,不可劫断!”
    张愧见此有些不解:“既是粮草,若能劫当劫之,仙君怎说不可劫断?”
    张卫沉思片刻:“仙君之言,必然有理。依其所计便是。”
    张愧见此,抱拳道:“既如此,弟愿领兵前往。”
    张卫素知张愧勇猛,拍拍他的肩膀:“好,贤弟一路小心!”
    遂允张愧引两千精卒,去佯攻曹军粮草。
    佯攻本来是最容易完成的任务,不是真打,就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对方。
    张愧也是按照计划去做的。
    只是有一件事他自作了主张。
    诸葛亮书中所嘱,乃兵北大路,伏兵佯动。
    他却抄了一条更近的道。
    这条路比北大路更近,当然也更隐蔽!
    若非久带兵行军于汉中之宿将,绝不知此路也。
    在张愧看来,或许仙君天眼不在,未能彻查,故而遗漏此路。
    我从此路而行,或有更大战果。
    于是,便从此路偷渡而过,再速往伏击点而去。
    张愧很幸运,这个做法竟然真让他找到了辎重大军。
    但见粮车鳞次,毂辘相接,所载粮草皆以苫布覆之,麻袋装之。
    时值深秋,车辙深陷于泥,牛蹄踏碎霜露,更有押粮兵卒呵气成白,于寒风中往来巡视,端的是真真切切,确为曹军囤积之重资。
    不是曹军防御不济,而是此路太过隐蔽。
    竟直通辎重大军腹腰之处。
    还佯攻吗?
    敌军粮草可就在眼前啊!
    就算是有伏又能如何?
    拼了,直接放火实攻吧!
    曹军也的确未察此隐蔽小路,更小看了张愧的决心。
    张愧身先士卒,带鬼卒直捣曹军辎重营垒,纵火焚粮,斩杀抵抗军卒,竟将曹军粮草焚毁甚巨。
    然张愧亦小觑曹军辎重军的支援速度。
    为贪战果,自己亦身陷曹休与夏侯尚的围攻之中。
    最终不敌,被曹休一枪刺中,栽落马下。
    看着熊熊燃烧的粮草,看着曹休心疼得咬牙切齿的表情,张愧心知身陷必死之局。
    然而,此时的他并无惧色,反大笑曰:“纵违仙君之训,能毁贼军之粮,吾死亦无恨矣!”
    言罢,拔剑自戮,飚血而亡。
    终此一役,张愧焚曹军大半粮草,自身陨殁,亦折近两千军卒。
    胜负盈亏,竟难论定。
    而张愧这一折,让张卫城防有些捉襟见肘。
    部分隘卡被迫减少驻军。
    防御也打了折扣。
    张卫痛胞弟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