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院终于公布了通过名单,王清晨赫然在列,本次榜单一共八十七人,其中襄阳县在榜八人,县学在榜三人。
这已经是襄阳县考的不错的了,以往最少的一年仅仅考中三人。
而这七人现在只能算是预备秀才,只有通过六艺抽查,才能真正被录入院试榜单,也被称为“案”。
而院试第一名也叫案首。
所以目前这个榜单大概也只是仅供参考。
四月初十之后公布的榜单才是最后的秀才榜单。
果然如院试所写,四月正是梅雨季节,从榜单公布开始,荆州城就开始下雨。
阴雨连绵不知何时才能停止,如此天气对于六艺的考核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是射科和御科,难度更是难以预料。
王清晨此时也不免担心这两项考核。
因为第二轮人数的急剧减少,所以考试的节奏也逐渐加快。
考试当天,仍旧是阴雨连绵,众人打着雨伞,带着自己熟悉的乐器进入考院。
至于其他的比如笔墨纸砚,马匹车驾都由考院提供。
只有乐器可以自行携带。
王清晨现在用的还是谈恒给他做的,用了这么长时间,他已经习惯,即便有钱换新的,他也并没有更换。
“乐”
他抽中的木牌是乐字。
这说明他将考试的是乐科,好在不是御和射,乐科也不是不能接受。
其实六艺中的乐指的是《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这六套乐舞。
但是院试却不需要演奏这些,只需要完成自己擅长的乐曲,展示比较成熟的乐理就行。
王清晨自然早就有所准备。
前世最喜欢的《沧海一声笑》王清晨早已练得滚瓜烂熟。
前世不知听了多少遍。
六艺基本是同时进行的,抽中乐科的只有十几人,就好像前世艺术院校面试一样。
王清晨进去的时候,里面坐着的正是巡场的那些考官中领头的那个。
王清晨也不怯场,直接自我介绍一遍然后就开始吹奏。
主考之人正是冯流,之所以在此主考,那是因为王清晨的诗文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加之其年龄在所有童生中最小,所以临时起意来监考乐科。
他想看看,这个最近这段时间名传荆州的神童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不过,王清晨的前奏刚一响起,就紧紧抓住了一众考官的耳朵。。
实在是这前奏太过抓耳,风格独特,肃杀中带着几分紧张,紧张中带着几分缠斗。
原本还在随意讲话喝茶的几位考官齐齐停下动作,侧耳倾听。
离得近的几个房间里,进行礼科、算科、书科的几位考官,此时也齐齐停下考试,侧耳闭目倾听。
这笛声太过独特,他们这些考官那个不是精修六艺之人,自然能够听出其中的不同。
王清晨也只是想要给他们一些来自前世大佬的小小震撼。
毕竟音乐是互通的,他前世不懂,但是现在却是爱之发疯。
一曲暂罢,王清晨将笛子收好,等待考官的点评,应该是有的吧!
看几位考官闭目享受状,他也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
“你是襄阳县学政严寿的弟子吧?这是他教给你的?他好像不会笛子吧?”坐在主位的考官说道。
“师父喜欢琴,我的笛子传自我县岳松夫子,刚才的曲子是师父和我一块琢磨的”王清晨说道。
“哦?岳松?倒是有些印象,我说他也没有这个灵气,此曲何名?”
“此曲名曰:沧海一声笑”
毕竟是经典,王清晨也不愿改名。
“哈哈哈,好曲子,好名字,行了暂且退下吧!”王清晨躬身行礼退出了房间。
考房外矗立如同雕塑般待考的学子,此时面如死灰,面对降维打击他们该怎么办。
没想到他们从未放在眼里以为只是凑数的小家伙给了他们当头一击。
按照默契来说,每一科至少淘汰一半人,有王清晨珠玉在前,下一个大概率就是淘汰的命。
“当阳卢菱,进”
人群中一个清白儒衫二十出头的男子应了一下走出人群。
众人纷纷给予同情的目光,因为卢菱准备的也是笛子。
此时一些准备其他乐器的此时都无比庆幸。
卢菱进屋,众人便不再关注,然后便把心思放在自己即将演奏的曲子之上。
王清晨则是无事一身轻,可惜不允许到处走动,要不然他真想去射科和御科看看热闹。
此时阴雨并未减弱,还是绵密如发,外边的庭廊时不时便有小雨稍进来撩拨着少年的心绪。
有时候他还挺喜欢下雨的,因为这个时候人们会变得慵懒,而慵懒就是他最喜欢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世下雨的时候他能多拉几个客人。
即便穿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