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陆羽。”
“今天不聊技术,也不聊销量。”
“我只是想和你们说一件事。”
他顿了顿,呼吸轻微有些急促。
“你们知道吗?我们这款游戏,最近收到了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来信和邮件。”
“有一个米国女孩,说她在精神病院里玩到第二章之后,第一次愿意开口和护工说话。”
“有一个叙的难民,在reddit上发帖,说游戏里的‘退出按钮’,让他决定不再结束生命。”
“有一个阿根廷的老爷爷,用翻译软件打了整整十段话,只为了告诉我们——他终于理解了自己为什么孤独。”
陆羽的声音有些哑。
“我们不是为了治愈谁而做的。”
“但如果它真的能陪你多走一段路,那我们就没有白做。”
直播间弹幕瞬间爆炸:
【你们不是游戏工作室,你们是情绪修理铺】
【谢谢你们写了这款游戏,也谢谢你们没放弃】
【我弟弟去年自杀了,我玩到结尾的时候,哭了一整晚】
【我还活着,因为你们告诉我可以留下】
陆羽低头,轻轻擦了擦眼角。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在屏幕前深深鞠了一躬。
四月初,帝都的天渐渐暖了。
陆羽的工作室,依旧像从不知四季的深海潜艇,昼夜不分,光影交错。窗外阳光明媚,屋里却是灯光长明,电脑屏幕上反射的蓝白交替,像在编织一个永不落幕的梦。
“老大!你快看这个!”
策划老鱼一头冲进会议室,手里拿着ipad,屏幕上是推特热搜榜第一条,标题赫然是:
【#pleaselocalizedontythisgame】
#请本地化《不要玩这个游戏》
陆羽还没反应过来,老鱼已经把另一张截图甩在了大屏上。
是reddit论坛的截图,标题是:
“”
“这游戏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每一句都得用谷歌翻译。”
下方的热评一个接一个:
【“i’mbeggingyou,”】
【“idon’tevencareifit’”】
【“icriedatalineididn’’showpowerfulthisgameis.”】
陆羽怔怔地看着这些评论,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明白了。
他们原以为这款游戏的情感,只能打动中文语境下的玩家。
但事实是,哪怕语言不通,那些情绪、那份沉默、那些微妙的选择和犹疑,依然穿透了文化的隔阂,击中了遥远国度的玩家心脏。
而现在,他们在呼喊,在请求,只为了理解。
哪怕只是理解一个角色的最后一句话。
社交媒体,如潮水般翻涌。
youtube游戏区的顶级频道主jackgametheory在直播中情绪激动地说:
“我不懂中文,但我玩完了整整七个小时,全程靠ai翻译器拍屏幕。我哭了三次。一次是主角拒绝打开那扇门的时候,一次是他在废墟里捡起那本日记,还有一次……是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在雨里站着。”
他顿了顿,眼圈泛红。
“我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但我知道,他和我一样,也曾被放弃过。”
弹幕顿时炸裂:
【“我跟他一样,全靠翻译软件通关。”】
【“求求官方出英文版吧,我想把它推荐给我所有朋友。”】
【“即使看不懂,我也感受到了爱。”】
steam社区评论区,彻底失控。
游戏的评论总数在短短三天内突破十万条,近一半来自非中文地区。
其中一条点赞最高的评论来自一位西班牙玩家:
“我不懂你们的语言,但你们懂我的心。”
另一位巴西玩家写道:
“我用翻译软件一点点抠剧情,像在拼一封写给我的信。”
还有一位通过屏幕朗读器游玩的盲人玩家留言:
“我听不懂中文,但我听懂了‘等待’的声音。谢谢你们。”
而在法国,《不要玩这个游戏》登上了《解构游戏》杂志封面。
封面是一张游戏场景截图,主角站在一片空旷像素雪地上,背景是一行汉字:
“你可以离开,我不会怪你。”
杂志为此特地刊出中英法三语专栏,评论员让-皮埃尔·赛尔在文中写道: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一款无法理解语言的游戏打动。
它像一封没有邮票的信件,跨越语言,抵达灵魂。”
德国游戏评论网站gamestar则直接打出了标题:
《一款不懂德语